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平民教育”之风:木工学校里的“匠士”们

网友投稿  2007-11-01  互联网

  黄山脚下的安徽休宁县是据史料记载的中国第一状元县,历史上曾产生过19位状元。从2003年起,休宁县政府与苏州一家公司合作,联合创办了全国首家全日制木工中等专业学校“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以及全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学校--休宁德胜平民学校。

  将初中毕业的农村贫困生培训成木工的“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其校训之一是“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重要”。学校授予结业者“匠士”学位,毕业论文则是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太师椅。和一般的学校不同,德胜平民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前,向家长提出了三个附加条件:接受学校“先育人,再教书”的理念;孩子必须“读平民书,做平民事,过平民的生活”;校方不向家长保证孩子毕业后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读书。

  休宁县这两所学校的创办为当地山区部分贫困家庭脱贫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这两所学校在践行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以及在培养什么人和培育人的动手动脑能力上所做的试验,同时也受到国内众多教育专家的普遍关注。

 

  8月27日,休宁鲁班木工学校的学生在参观毕业生的缩微作品。成立于2003年的安徽省休宁县鲁班木工学校,是一所招收农村初中毕业青年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学制2年,由休宁县政府和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共同资助创办。学校成立4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木工专业人才98名,开创了职业教育的新途径。

  木工学校:让山里的孩子成为“匠士”

  休宁是苏州德胜洋楼有限公司的总裁聂圣哲的家乡。2003年10月,聂圣哲捐资200万元,与县政府联合创办了德胜木工学校。木工学校招生和发放文凭,都使用休宁县第一职业高中的名义,但教学和管理都由德胜公司负责。

  木工学校校长陈颖介绍,学校办学模式仿照公司做法,既打破传统的普教、职教教学模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师徒授学关系。招的是能吃苦的农民子弟,面试、家访合格后方能入学,学制二年,既学木工手艺,又学文化知识,突出实训。文化课,老师教学生;实训课,师傅带徒弟、师兄带师弟。实训时间要占教学总时间的70%。学校没有用现成的教材,而是请了一位出身木匠世家,且有39年初中执教经历的老师亲自编写教材。

  记者日前在实训车间内看到,这里拥有50张工作台面,每个台面都配有成套的木工工具,可供100名学生同时实训;有4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官常年指导学生使用斧、锯、刨、凿等手工工具学习传统木工手艺。对于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毕业论文就是制作一张明清年代的老式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

  2005年6月,聂圣哲任兼职教授的同济大学为木工学校培养出的国内第一批科班出身的39名木工,发放了“匠士”学位证书。

  平民学校:一年级学生就要学会种大蒜

 

  8月27日,一名休宁鲁班木工学校的学生在实训课堂学习技能操作。成立于2003年的安徽省休宁县鲁班木工学校,是一所招收农村初中毕业青年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学制2年,由休宁县政府和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共同资助创办。学校成立4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木工专业人才98名,开创了职业教育的新途径。

  2005年9月,聂圣哲又与休宁县政府合作创办了一所“德胜平民学校”。当年,学校面向全县贫困家庭遴选,招一年级一个班。入选条件:一是家庭成员勤劳,不是因懒惰而致贫;二是厚道、诚实家庭,不能有打牌赌博、偷盗等不良行为。入选的38名学生是从摸底的94名学生家庭中一个一个上门家访调查之后确定的。学生入学后,食宿费用由学校全包,学习费用全免,所有这些都由公司出资。

  聂圣哲说办学的目的是“让贫困的学生能上学,并且能受良好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行知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除上好文化课外,更注重劳动实践课,并且把文化课教学(动脑能力)与实践课的技能(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除了完成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外,学校更着重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生活态度、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就要学会种大蒜”。

  德胜平民学校校长张晓琳认为,所谓平民,就是一个平凡的公民。平民教育就是在心理上灌输平民意识,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敬业的劳动习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教给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只要他将来把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尽到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的平民。因此,把孩子送进德胜平民学校的家长必须同时向校方承诺:孩子小学毕业后没有任何择校的要求;对校方不承诺孩子进入重点中学读书,表示理解和支持。

  “德胜平民学校”目前在校一、二年级有学生70人。

  “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8月27日,休宁鲁班木工学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于2003年的安徽省休宁县鲁班木工学校,是一所招收农村初中毕业青年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学制2年,由休宁县政府和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共同资助创办。学校成立4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木工专业人才98名,开创了职业教育的新途径。

  记者在“德胜平民学校”这所三面环山的学校看到,围墙上白漆刷写的“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学校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们的校训,也是德胜木工学校的校训。”“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做的事,孩子也不例外,社会需要有博士、教授,同样也需要木工、清洁工。”张晓琳说,德胜并不打算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精英。我们只希望孩子能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发展,在获得独立生存能力的同时,能成为一位“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人。”“如果一个人自私、狭隘,不懂得什么是爱,就是考上清华、北大又有什么用呢?”

  在德胜木工学校记者了解到,这所学校的纪律严厉得近乎苛刻。木工学校的《学生制度读本》列出了226项违规行为,包括“每天零用钱超过2元”、“在学校内走路不按规定路线”等等。甚至厕所里还贴着告示,写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这样使用厕所的……”另外,木工学校还自编了上下两册《道德与修养》课本,几乎全是古今中外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好体现了他们的办学初衷,让学生从点滴言行入手,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把“勤劳、友爱、诚实、不走捷径”等这些做人的基本东西学会、学透。

  记者看到木工学校一名叫程丽彬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报告中写到:在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体会了工作的辛酸和苦辣,学会了怎样用诚实、朴实的心去对待别人……

  农村教育模式应当围绕受教育者设计

  多年来,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我们追求的更多只是入学率、巩固率,极其低下的教育质量这一事实似乎被搁置在一边。据农业部统计显示,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记者在农村采访发现,不少农村家庭的父母感叹他们的孩子越读书,心气越高,越不愿干活;一些农村孩子发现自己考大学无望,早早辍学或外出打工;还有一些农村家庭因为就业形势严峻,觉得考上大学也没用,干脆放弃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休宁县委书记胡宁说:“尽管休宁作为中国第一状元县,具有良好的重视教育的传统,但当前全县农村基础教育的两个现实无法回避:50%的初中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要回乡劳动;50%的高中生不能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所以,基础教育不能由‘精英’教育起步。我们现在扶贫是一个什么样的扶法?给钱、修路、给项目只是一个方面,最终还是是要培养劳动者素质。教育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家庭的脱贫问题。”

  “我们的“新平民教育”就是要打破应试教育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普通公民为基本目标。究竟通过怎样的教育模式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家人、负责任的公民和负责任的劳动者?创办这两所学校就是开辟一块试验田。”胡宁说。

  据介绍,国资委宏观战略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在考察这两所学校后深为感叹,“这里的实践,犹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倡导的实践伦理。”并认为,休宁木工和平民学校的创办是一种创举,而把普通的木工培养成匠士,并授予学位,填补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空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7-11-01/14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