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缘何就业还能持续增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今天对此做出回应: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逐步改善,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的就业持续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李忠介绍,我国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比去年同期增加2万人。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8%,保持在较低水平。重点群体的就业扎实推进,企业用工总体稳定。
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就业局势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李忠认为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虽然经济增速在下滑,但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逐步改善,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
第二,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带来的效果。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小微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这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不可小视。
第三,各地千方百计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扎实推进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政策促就业的效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从就业的结构来看。第一,区域就业结构。去年以来,东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回升,西部地区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据统计,今年3月在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新增 就业比重分别是45.1:30.5:24.4,同时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人数进一步增加。2013年 全国农民工的总数约为2.69亿人,其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长了3.9%,占农民工总量的54.3%,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就近就地解 决就业问题。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一产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三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一产就业比重从2008年开始降到40%以 下,二产的就业比重在2012年首次突破了30%,三产的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一产的就业比重。2012年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是 33.6:30.3:36.1。这些变化说明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均衡,就业结构逐步完善。这些方面都印证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次转移的成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