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城镇社保参保率偏低,留下了养老和医疗保障的隐患。农民工养老,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事。一个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人享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使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也应有机会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如果不参加任何社保项目,那么未来农民工的社保就可能要由政府财政来兜底。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特别是考虑到参保率低所隐含的沉重负担,那么财政能否承受,也将是一个问题。人人有份,最终结果只是财政的低水平保障。这样的保障很可能于事无补,而流于形式。只有在市场和社会解决好主要问题之后,财政的兜底才能真正有效。
农民工不参加城镇社保,是因为农民工短视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农民工参保率低,反映的是这样的制度对农民工缺少吸引力。农民工参保,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当准入条件因为不太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而不具备时,即使农民工想参加城镇社保,那也是不可能的。农民工在这里只是城市的边缘人。
即使具备参保条件,农民工会不会自愿参保,也取决于参保的收益率。农民工是现实的。他们必须对参保之后,达到退休年龄,每个月可以领多少钱作精打细算。他们不会精算,对达到退休年龄之后还可能活多久也不可能有一个准确预期。他们更可能就现实作出选择。当他们看到参保之后,所能领到的数额只是极为有限的养老金时,他们很容易作出选择。既然这样水平的养老金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帮助,那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加入城镇社保呢?
农民工更多地直面现实问题。不少农民工的工资报酬水平较低。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寒碜的工资同样要用于养家糊口,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当这些刚性支出都有点困难时,农民工哪里会指望用这些钱再来为未来储蓄。眼前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未来。参加城镇社保,对于不少农民工来说,这只是遥远的梦。
如果再考虑到不少农民工跨省流动的现实,那么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养老金账户虽然可以跨省流动,但是社会统筹部分不易带走。这就意味着在发达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一旦决定回到经济较为落后的家乡,养老金收益就要打不少折扣。跨区域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不参加城镇社保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加速,城乡享有共同的社会保障需要加速。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有益的,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是有利的。今天的中国,仅仅强调城乡差别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地区间的差距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更进一步的问题,却是必须早日面对的问题,因为“农民工”提法只会是临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