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28万农民迈进“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网友投稿  2014-10-09  互联网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作为农业大市,长春如何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全新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又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怎样的改变?近日,记者深入全省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双阳区,探寻我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创新之路。

金秋时节,稻菽飘香,春城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长春国信农业社稷尚品有机果蔬基地蔬菜大棚内,西红柿长势正旺。奢岭街道新兴村农民王秀华一边侍弄着秧苗,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这儿‘创业孵化’,不仅可以免费用大棚,而且种出的菜,‘基地’还包收!”

去年以来,随着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双阳区人社部门通过在区里搭平台、在镇(街)设窗口、在村里建市场,构建了“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创新开展“大培训”“订单培训”和“创业孵化”……日益健全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点燃了农民就业创业的激情,也使农民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半小时就业服务圈”覆盖城乡

“要不是劳动保障协理员介绍,我现在可能还在家种地呢!”在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27岁的齐彦宇一身工装,有条不紊地操控着车床。午休期间,记者通过与小齐聊天得知,他原本是大营子回族乡鲁家村的一名农民,今年4月,在鲁家村人力资源市场的推荐下,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

“还是在这儿上班好,干净、不累,挣的也不少!”小齐告诉记者,他家有一公顷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万多元。如今在家附近的公司上班,月薪3600元,有“四险一金”,还能照顾家里。“前一阵子,我买了一辆奇瑞QQ,现在天天开车上下班。”

去年6月以来,双阳区投资2800万元,建立了近1万平方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全区8个镇(街)和13个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统一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在奢岭街道五星村和新安村、双营子鲁家村、山河街道卢家村、齐家镇长岭村、太平镇土顶村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目前,该区以村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构建起全覆盖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与此同时,双阳区还为每个镇(街)配备了3至4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5名左右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区134个行政村,每村聘任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每组聘任了一名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实现了对全区28万农民就业服务“全覆盖”。

“菜单培训”为农民量身定制技能

在双阳区齐家镇管家村张家店屯,李秀芬正和家人忙着收割水稻。谈及生活的变化,李秀芬高兴地说:“今年,我家是种地、打工‘双丰收’!”

“这可多亏政府搞的‘菜单培训’,让我足不出村,就学了一技之长。”李秀芬告诉记者,她参加了村里举办的面点培训班,今年6月毕业后,在城区的一家饭店找到了工作。“我是面点工,月薪2500元。这段时间秋收,我向老板请了几天假,等收完家里水稻,再回去接着干。”

据双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推动农民就业创业,该区于今年5月启动实施了城乡劳动者素质大培训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试点培训周、培训推进月、创业培训月、技能下乡月等系列专项培训。截至8月末,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23940人次,其中素质引导培训18500人次,技能提升培训3400人次,订单定向培训1410人次,创业引领培训630人次。

为使“大培训”取得实效,双阳区还推出了“菜单培训”,一方面根据农民需要拟定培训“菜单”,培训机构根据“菜单”组织培训;另一方面培训部门列出培训菜单,由镇(街)和农民选择培训内容。今年5月至7月,全区共发放培训征求意见菜单780份,拟定培训菜单21个;发放培训内容菜单26份,确定培训菜单15个;根据“菜单培训”开展针对性培训100余场次,赢得农民的广泛好评。

“创业孵化”点燃农民创业激情

挣工资、住楼房……给奢岭街道新兴村农民王秀华生活带来巨变的是长春国信农业社稷尚品有机果蔬基地。2011年12月,王秀华家以每公顷1万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了“国信集团”。一次性收完16年的租金后,王秀华又和丈夫来到“果蔬基地”,边学技术、边打工,年收入近6万元。

今年4月,“果蔬基地”启动“创业孵化”项目,王秀华和丈夫免费承包了一栋蔬菜大棚。“今年夏天,我们收获了8000斤有机茄子,基地以每斤9元钱的价格全部回收,除去种、肥、药和滴灌等成本,我们最少也能挣5万元!”王秀华说。

“2011年以来,我们累计安置60余名农民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在3至5万元之间。”长春国信农业社稷尚品有机果蔬基地负责人杨柏明告诉记者,为促进农民创业,他们今年开辟了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有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并拿出30个蔬菜种植大棚,供10名农民和10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孵化”。

“有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实行自主经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和技术无偿的创业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无偿提供场地、设施及技术支持,并实行创业辅导专家全程跟踪指导。“像王秀华夫妻这样的,在我们这儿打两年工了,基本掌握了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再经过两年的孵化,就能自行创业了。”杨柏明说。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4-10-09/13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