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3.2万农民家门口上班 巴东就业从"东南飞"变"凤还巢"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7-09  互联网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8日电(谭平 万英平 宋兴月)巴东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先后历经葛洲坝、三峡、清江水布垭等水利枢纽工程,被淹土地40.25平方公里,搬迁安置及下岗失业人员达7万多人,就业再就业压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巴东一系列创业、就业优惠措施的稳步实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全县3.2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昔日打工“东南飞”,如今已变成就业“凤还巢”。

失业人员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和招聘会,在工资、福利都不错的企业纷纷上岗;下岗职工依靠免费培训、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创办起百货商场、农家乐、花店 等;返乡农民工利用自己所学和当地资源优势,创业带动农民养羊喂鸡,种植果树苗木……巴东这块热土上,如今正演绎着一幕幕创业就业的精彩篇章。

搭台服务 破解就业“两难”

37岁的王斌辉今年作了个决定:不再去武汉打工了。

获悉他的这一决定后,一直跟他外出打工的同伴很是意外:“家的地都被水淹的差不多了,你不出去打工,怎么养活一大家子人?”

王斌辉却笃定的很:“现在在巴东的企业上班,挣得不比外面少。”一个多月前,王斌辉在县劳动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上,与巴东亿源服饰公司签定了用工协议,不仅可以免费吃住,月工资还能达到3000元以上。“待遇好,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王斌辉十分满意。

跟王斌辉一样好心情的,还有巴东泽涛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勇。今年,他们在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新招收到70多名工人。用工得到保障,企业进一步扩大了产能,效益较以往增长了20%以上。

这些都是巴东着力优化就业环境的一个缩影。巴东是库区县,也是移民大县、农业大县,一方面拥有规模庞大的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巨大;一方面 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经济水平正处于快速提升时期。“因此,破解移民 求职难 和企业 用工荒 更显迫切!”县劳动部门负责人谭民族说。

巴东从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入手,全力挽留外出务工者“走出去”的脚步。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 的就业服务;举办开发区企业专场,组织企业进村镇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台对接;运用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电视、户外LED显示屏等媒介, 发布岗位信息,宣传企业发展前景及用工优势,使“就业在家乡,赚钱养家两不误”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以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主体,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以及村级劳务服务室,构建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对企业和求职者实施“零距离”服务。

“仅今年上半年,巴东就组织开展两次大型招聘会,发布岗位2200多个,1898人选择留在了家门口就业。”2008年至今,共举办招聘会11场,发放宣传资料9000多份,服务20多家当地企业,提供岗位近6000个,帮助近200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政企合力 留住务工者“脚步”

要想让留下来的人真正 留的住 ,其根本在于要优化用工环境,增强吸引力。巴东政府部门和招工企业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已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提供夫妻房,达到工作年限可享受奋斗终身奖”、“工资上不封顶,设多种奖励、补贴,包食宿”……走进县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滚动着招聘信息的电子屏幕上,类似信息层出不穷。如今,留在巴东就业与外出打工的待遇、环境,不再有天壤之别。

为吸引劳动力,巴东县不断加大产业聚集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出台招工、用工优惠政策,为企业员工在子女上学、社保、医疗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目前,投资一千多万元的农民工公寓楼已经建成。今年,巴东还将对经济开区入园企业优秀员工进行重奖,奖品包括小轿车、一千至五千不等的现金以及一套廉租房的居住权。

企业也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主动缴纳社会保险,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在我们这上 班,月工资最高可达3700元。之外,我们还购买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每季度发放生活用品,免费开放图书馆、康乐室、歌舞厅、录像厅等。”据巴东经济开 发区一服装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一切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招来了人才,更留住了人才。

“近年来巴东不少企业都实现了扩能增效,订单普遍增多,工人的工资、福利等也水涨船高。如博宇、绿园环保等企业,员工工资平均都在 2000以上。”谭民族还举了个例子,如果在武汉打工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回巴东后,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虽然少了千把块,但是减少了交通、食宿 等支出,净收入反而高了。

用工环境的不断改善,推动巴东企业快速发展,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回乡就业。到去年年底,巴东外务工人员从以往的11万人降到7.8万人。

授人以渔 激活创业致富“引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巴东在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自主创业,使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从而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巴东相继完善出台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对创业者奖励扶持的实施方 案》、《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指南》及税费奖励、用地保障、金融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实行投资 领域“零限制”、注册“零门槛”、登记年检“零收费”,实行“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放宽投资领域和准入条件,并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大力培育和扶持各 类市场主体。

同时,县劳动就业部门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聘请资深创业指导师,为创业者量身设计了创业项目,激发他们潜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SYB创业培训班28期,来自12个乡镇的3056人参加了培训。

把创业者扶上创业这匹马,还得送他们一程,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前行。小额担保贷款就是一项重要手段。县劳动就业管理局2006年8月承办小额担保贷款 业务以来,至目前已有1137名创业者贷款约4251万元,特别是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企业在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发展壮大,为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陈春波就是巴东众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象之一。2010年3月,他告别多年的打工生活回到巴东,通过创业培训,成功申请到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办起了依佳依服装城,年营业额达110万元,纯收入30万元。回忆起这些,陈春波高兴地说:“小额担保贷款帮了我们这些创业者的大忙。”

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政策扶持,让巴东群众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全县新办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达15827家,创造就业岗位5万余个。

“只要群众有需求,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创业方面,巴东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让 想就业、能就业;敢创业、创成业 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谭民族说。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3-07-09/13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