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民工的落脚城市与学生的落脚体制

网友投稿  2013-01-16  互联网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大学生热衷体制内职位再次引起公众热议。(《华商晨报》1月12日)

  大学毕业生应聘环卫工职位的新闻已不新鲜,当公众再次对“研究生当环卫工”感到惊讶、对体制内外福利保障的巨大差异深为愤慨之时,很容易再一次强化大学生追求稳定或体制内生活多么优越这些直观的、固有的观念。其实,这些判断都缺乏对这些毕业生的深入了解,忽略了他们如此择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环卫部门等事业单位,很多时候只是被大学毕业生当做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小城市居民转变成大城市居民、从大学生转变为国家或省级公务员的跳板,是大学生的落脚体制。

  加拿大专栏作家道格?桑德斯在《落脚城市》一书中,用“落脚城市”来称呼由乡村移民在城市里构成的飞地,如法维拉、城中村、都市贫民窟等,肯定了这些地区的动态与过渡性角色。他认为“落脚城市”是乡村人融入城市、外地人融入本地生活、农村低收入移民跃入城市中产阶级群体的跳板。迁入者不会长期待在这些地区,只是把它当做落脚之地、歇脚之地,积累资本、等待时机为了顺利转变为合法的城市居民。

  如果以“落脚城市”这样的视角来看待“研究生当环卫工”,把环卫部门等事业单位当做大学毕业生暂时的落脚体制,则更能确切地理解他们的这种选择,也就没必要对大学生热衷编制身份感到惊讶、担忧了。研究生应聘环卫部门这类事业单位,原因并不在于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向往,只是在进入体制内,能够取得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户口、享受体制内诸多优厚福利待遇,是他们定居大城市规划中的第一步,也是等待机会进入管理岗位、转入其他行业的一个跳板。暂时进入体制内,在体制内得一处落脚之地,并非长远之策,而是权宜之计。

  进入落脚体制,是很多年轻人不再返回家乡而定居大城市、告别“漂”在北上广融入大城市生活的一种很现实的选择。根据一些大城市的政策,毕业生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暂时进入一个可能自己并不满意、说出来并不体面的单位体制内,获得事业单位的集体户口,工作几年后,在郊区或隶属大城市的农村买房,集体户口转为正式城市居民户口,再考虑转入其他职业,既有了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保障,又有了发展的自由空间。这种落脚体制,是年轻人从农村或外地转为大城市居民的跳板。

  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报考大学生村官的背景下,不少毕业生也会把村官作为一种落脚体制,积累几年基层工作经验,再去报考一些省部级的公务员,实现生活与工作上的一次华丽变身。

  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体制的逐渐消除,大城市教育、卫生等资源的对外开放,体制内外的差异将不断缩小,体制内的优越感也将降低。反之,体制内存在的晋升缓慢、发展受限、缺乏活力与按资排辈等弊端,会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到体制外,寻找有挑战性和自由发展空间的职业。落脚体制也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大学毕业生的暂时性职业选择。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3-01-16/13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