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创造就业岗位
唐山市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将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连续多年将就业工作列为政府实事工程之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和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格局。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该市作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作为老重工业城市,唐山市产业工人数量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重。2005年前,因国有企业改制下岗职工人数曾占全省三分之二,再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该市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实施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2005年底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平稳并轨。近年来,该市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帮扶机制,组织“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和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每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草场街社区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首批100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之一。
为有效化解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就业难题,唐山市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构建了“拓展就业领域,面向基层就业,支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就业见习和参加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及就业援助”等内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大学生技能培训工程”,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万名大学生见习计划,推行农村“1+2”干部选派模式,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及四季双选会等大型综合招聘活动。2003年以来,全市共有22.1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
在解决城市居民就业的基础上,唐山市还注重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唐山市坚持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积极扩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老区农民“三年一万”培训工程,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打造劳务品牌,建立劳动输出基地,培育出“冀东倴城新人”、“滦州矿工”等知名劳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左右,劳务经济工作居全省前列。
近几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局势的强烈冲击,唐山市迅速落实国家援企稳岗措施,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2009年、2010年两年支付援企稳岗资金 7.7亿元,涉及537家困难企业,稳定了25.7万名职工的就业岗位,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为全市保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就业力度,该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全方位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组建了由265名专家学者、成功创业者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聘任了67名专家创建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专家库,确定了9家创业帮扶定点服务机构,并新建、改建创业孵化基地36个,在全省率先创建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了7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和109个高校毕业生创业见习基地。将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累计为412名创业农民发放贷款2060万元,有近6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带动了近4万名农民工就业。2011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亿元,居全省前列。2009年以来,全市新增创业实体3.7万家,新增创业带动就业18.6万人。
目前,唐山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11年,全市城乡就业人员达440.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万人,创历史新高。多年来,该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5%以下,低于省下达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