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保障农民工生命安全比争议更重要

网友投稿  2012-12-27  互联网

  本报郑州12月26日电(记者余嘉熙)原本是农民工露宿的地方,突然加装了两米多高的防护网,一些地方还摆放了花盆发生两起农民工意外死亡事件后,郑州市制定、启动特殊群体应急救助机制,防止其露宿街头。

  然而,对于这个新举措,有市民质疑,因桥下农民工意外死亡就禁止露宿,方式简单粗暴,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剥夺了农民工最后的栖身场所;也有市民认为,让露宿街头的农民工安然过冬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政府紧急救助的思路虽然简单,至少有效:让桥下没法睡人并建有安置点,起码先保证了同样的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今天下午,郑州市有关部门正式通过本报回应:“未来几天还有雨雪天气,与争议相比,安置好农民工并确保他们生命安全更重要。目前郑州市的气温都在零度以下,农民工兄弟长期露宿街头,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立交桥下车辆往来频繁,生命安全没有保障,这些都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让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安置和救助。”

  按照部署,结合眼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郑州相关街道办事处已在农民工露宿点附近设置了救助点、职介所,未来还将就近建立2至3个规范的零工市场,以便更好地为农民工提供生活救助、就业招聘等"一条龙"服务。

  12月25日,记者在中州大道农业路东风路立交桥下,看到数百盆鲜花整齐摆放,旁边的护栏上,标注着“桥下不宜露宿,务工人员如需帮助,请拨打电话”的条幅格外显眼,在农业路立交桥下东南角原来农民工露宿的墙边处,还加装了一道长约20多米长2米高的铁栅栏,里面的墙壁上写着“被子在救助站,以后禁止放东西”的字样,旁边还挂着“关心农民工生命健康”的红色条幅。

  沿着立交桥向东500米处和向南300米处设置了2个救助站:古德佳苑救助站共11张上下铺床,床上、地下都已铺满铺盖,里面配有饮水机、厕所等;上城公馆救助站24日刚从地下室搬至一楼,并设置60多个床位,里面“床无虚席,并且每个农民工都发了一床新被褥”。

  “在这住肯定比桥下舒服多了,暖和还能睡踏实,离立交桥近,早晚都能去等活。”从中牟县来此打短工的林松坡告诉记者,虽然不会在这里待太长时间,但救助站多多少少让他找到了点家的感觉。

  对于一些媒体报道部分农民工不领情,甚至有些抵触情绪,林松坡和工友们解释说,大家之所以喜欢露宿桥下,是因为更容易找到活干,而且夜里工资高竞争少;他们称,禁止在桥下露宿一周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刚开始以为是要赶我们走,后来才知道让我们去安置点,给介绍工作,咋不事先说明呢?”

  “让农民工不再露宿街头,政府除了要拿出更多的善意和诚意,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至少要让农民工明白让其搬离天桥的用意。”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说,另外,农民工也不应该“太过自我”,也需要理解在基层救助“点多面宽”的难处,遭遇困难要主动接受救助和留宿。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12-27/13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