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遭遇就业阵痛 政府耐力面临考验
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应引起重视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实体经济受损之下,中国就业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迹象。实体经济受损严重,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影响。受此影响,中国出现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记者日前走访浙江、江苏等多家企业以及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时发现,受传统出口产业不振、房地产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以前在春节才出现的民工返乡,此时在多地提前出现。
这种状况还在蔓延。7月24日,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工提前返乡的浪潮已经开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农民工逐渐返乡,许多企业出现“用工难”的问题。
高层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变化。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表示,应该继续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 等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高校毕业 生就业压力交织的基本状况难以改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减弱,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仍然突 出。
更加可怕的是,就业难的不仅仅是从事低端加工制造业以及建筑类的普工,而是逐步延伸到了技工环节。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技工类 在线职位平均同比增长仅为34.4%,远低于智联全站所有在线职位同比(平均45.6%)。相反,技工类人才的竞争指数却高于全站。1月份,技工类职位竞 争指数达到20.2,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大增116.8%,而当月全站竞争指数同比增长仅为61%。
“对比来看,技工类职位在2012年,需求增长不明显,而投递人数增多竞争加剧,导致此类职位的求职者求职成功率下降。”智联招聘首席职业顾问郝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粗粗来看,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似乎并不难。规模远远超过这次的2008年返乡潮也未曾难倒国人。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我国实体经济得以迅速回暖,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
“从表面上看,2008年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浪潮的原因和这次有些类似,都是因为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农民工难以在东部沿海地区找到工作导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智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政府已明确提出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如果返乡情况向严重的方向发展,政府马上会有一系列措施跟上。比如金融危机 时期用的那些围绕“减”“免”“缓”的政策都会及时跟上。“当前就业形势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能否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该媒体称。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如果再次采取2008年的措施将会让我国的升级转型工作前功尽弃。
对此,王智勇表示,此次农民工返乡在一定程度上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解决之道也在于此。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战区,当地政府应该提高失业容忍度,不要过多地干预农民工返乡行为。就业偏紧反而更加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步伐。
另一方面,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一直很猛,甚至已经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将成为农民工的新去处。当地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大岗位数量,搭建公开透明的引导平台,迎接返乡农民工。
在行业选择上,薛胜文建议,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产业发展受限,制造业、建筑行业等行业用工量急剧下降;而电力工具、IT等技术性密集型行业正处于用人高峰,职位供给充足,找工作较容易。求职者可以更多地考虑这几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