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
|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6-12 互联网 |
|
本报讯 近日,家住仙海区月台村村民蒲秀义一大早就来到去年外地一老板在村里投资的野鸡养殖场打工,开始了他一天的养鸡工作。之前在浙江打工的蒲秀义每年有三四万 元的收入,现在在这里打工,每月2200元保底加提成,收入还要高一些。蒲秀义感慨地说,家门口打工,不但收入没减,还能一家人在一起,比起以往一家人一 年难得聚一次的情形,日子不知好了多少倍。
与蒲秀义一样,附近还有40多位村民也在这个养鸡场务工。随着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的圆满结 束,我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本地就业机会和务工收入明显增加。据绵阳调查队日前对全市1140户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表明,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月 工资收入2945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604元,同比增长30.2%;农民在本地务工收入人均1138元,同比增长41.6%,增幅首次并大大高 于在外地务工收入。
我市坚持既立足当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又着眼长远推进产业发展,把产业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发展布局、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有机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大力实施优势企业、产业、园区“三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布局和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为更多的灾区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机会,群众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这一历史巨变过程中, 我市高度重视劳务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助农增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加强农民工职业技 能培训,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大力对外输出农民工。并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开办“亲情热线” 电话,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对在外务工农民工的子女实现社会全方位关怀,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市还坚持就地转 移与对外输出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落实就业援助特殊政策,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大力拓展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转 移就业。在北川山东工业园首批入驻企业用工中,110多名参训人员全是来自当地的失地农民。市农科院在游仙区街子乡复兴村首期租地200亩打造的全市首个 “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吸引了当地300多农民常年就近务工。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 政策范围,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使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工顺利实现了返乡创业,并带动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 安县兴仁乡长沟村邓晶等四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搞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无花果400余亩。北川通过政策、资金、信息、技术、产业 “五轮驱动”,吸引大学生回乡建功立业,使100多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并成为了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直接和间接帮助600多名群众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三 台县在一系列扶持创业政策的激励下,全县已有1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当起了老板,从事建筑建材、种养殖业、运输流通以及服务业,探索出了一条返乡农民 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
|
|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6-12/1303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