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启动免费就业培训券发放;启动就业培训券普惠制;实施系列培训就业项目推进计划,形成大就业格局……通过就业培训促进和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就 业技能,使他们稳定就业、素质就业。近年来,成都市的就业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培训模式”这一重要手段,“开发”了多种途径,让各类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培 训带来的质的提升。
应对金融危机
在全国率先发放就业培训券
免费培训券的发放,是我市在全国的开创之举。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9年,成都市对全市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农民工、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六 类人群,共计15万人,发放了7500万元就业培训券。当年底,全市已有136073人持券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领券人数的91%;培训结业后 115069人实现就业,培训后就业率为85%。
为了增强培训的自主性和有效性,第二年我市总结就业培训券发放的经验,将就业培训券 发放范围推广到全市有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实施了就业培训券普惠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含进城务工农民工),均可在户籍(暂住地)申领《就业培 训券》,持券人员可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根据所参加的培训项目及培训等级,享受500元至2000元的培训补贴,全年发 放20万人。
此后,培训券的使用成为常态。统计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6月,我市发放就业培训券共计65.6万人。
创新培训机制
分类组织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 “五大兴市战略”,为建设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今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会同市建委、市 农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残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12个市级部门,在年初制定了2012年全市11项系列培训就业项目 推进计划。
据介绍,今年的培训项目分别为工业培训就业项目、建筑农民工培训就业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训就业项目、促进服务外包行 业培训就业项目、网吧从业人员培训就业项目、旅游服务培训就业项目、就业转失业人员培训就业项目、高校毕业生培训就业项目、绣娘织女培训就业项目、助残培 训就业项目、重大产业培训就业项目,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在职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创业项 目扶持、就业岗位援助、创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
根据安排,2012年系列培训就业项目推进计划预计共培训各类城乡劳动者20.35 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组织1500名成都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后就业率达90%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12650人;发放小额信用和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
其实,系列培训就业项目推进计划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 头,过去三年里,针对金融危机、地震灾区,以及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等情况,从8个项目到10个项目再到13个项目,我市连续推出了系列培训项目,为60 万城乡群众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并帮助大部分人实现了素质就业。
统计显示,2009年8大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共培训结业22.74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13%;其中在校学生5.14万人,技能培训17.6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在2009年实施8大培训就业行动计 划的基础上,2010年分别制定了帮助各类城乡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的10个全市系列“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 截至2010年12月,全市10大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共培训城乡劳动者24.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9.10%;开展创业培训及扶持创业 715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1.55%;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5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帮助17.46万名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再就业,培训后就业率88.54%;全年筹集各类培训补贴资金7000万元。
2011年系列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规模进一步扩大,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协调,共组织 13个市级部门共同参与,并联合崇州市、大邑县、彭州市、都江堰市四个重灾区分别制定了帮助各类城乡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的12个全市系列“特别培训就业 行动计划”和“地震重灾区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截至年底,共培训城乡劳动者22.8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5.66%,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 就业率达90%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1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7.05%;建立13个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完成目标任务的130%;助推农村小额 信用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7173.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39%。
【就业创业故事】
免费培训 开启她的绣娘生涯
家住郫县友爱镇皇庄村的成玲由于家庭困难,2001年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因为没有技术和学历,尽管在外地打工奔波劳累,吃了不少苦,却没能赚到多少钱。“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也想干点什么事情,但苦于没有门路、没有技术就放弃了。”成玲说。
2009年6月,一次机遇改变了成玲的人生。从朋友口中听说友爱镇正在举办免费的蜀绣技能培训后,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既然老天给了我机会, 我就一定不会放手。”半个多月的培训,成玲非常认真,不但从一个不会拿针的新手成为熟练应用针线的熟手,还对蜀绣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培 训结束后,成玲边打工边勤学苦练绣技。2011年9月,她又听说郫县安靖镇在开办免费的蜀绣技能培训班,以此帮助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于是,她又立刻来 到安靖镇蜀绣基地,成为这里的一名绣娘。
如今的成玲早已能独立完成蜀绣单面绣、双面绣作品,并在年轻一代绣娘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现在,我不但工作稳定了,而且收入也有了保障,家里的境况也大大改善。”今年3月,成玲还被选派至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邬学强处系统学习乱针绣,为今后能成 为蜀绣技师乃至大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政府的扶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我相信,我的生活会更美好,蜀绣的明天也一定会更美好!”
【点位巡礼】
进行创业理念培训 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009年8月建成的红星路35号青年(大学生)创意园·创业园,产业发展定位包括工业设计、文化、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数字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商业转换等6个重点领域。目前,已有23个创业团队、200余名青年入驻创业。
强化服务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良性运转。园区自开园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外包机制、导师辅导机制、淘汰退出机制等服务机制的效能,使园区企业运转呈现出良性 态势。在导师辅导机制方面,针对青年(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团队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理念的培训和具体操作上的管理培训,以 弥补大学生创业的缺陷,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对于创业项目经扶持后出现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不遵守创业园区的规章制度和其他因素等导致的劣势项目,及时启 动了淘汰程序。
与强势企业为邻,借成熟市场起飞。作为西南首座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红星路35号,目前已拥有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丙火创 意产业机构、艾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工业设计、科技产业公司入驻,园区内已形成了集创意、科技、设计、执行为一体的成熟市场产业链。通过园区的商 业资源整合,每年园区内部都有近百万的外包产值产生,这对于入驻红星路35号青年(大学生)创意园·创业园的企业无疑将是一个具有深度潜力的市场平台。
【采访手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政府的帮扶措施除了为其找工作、做好保障服务外,培训更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只要有了过硬的技能,工作才可能长久、稳定。通过免费培训,劳动者学到了专业技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 识,也坚定了自力更生的理念和信心,这相比于一个岗位而言,更加有用,这样的长效机制也更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