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省政协创新监督形式促“双转移”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08  互联网

  连日来,省政协领导集体出动,带队赴全省各地监督和视察劳动力转移。

  前不久,省政协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对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一批由省政协聘请的“双转移”监督员也分赴各地监督“双转移”……

  “双转移”3年多来,劳动力转移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省政协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围绕监督劳动力转移奏响“三部曲”,通过一系列新招摸清了我省劳动力转移的情况。

  调查显示,从2007年末到2010年底约3年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本省农民工增加258万人,外省农民工减少200万,本省本地就业比例大大提高。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全省超过70%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劳动者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从而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缘起

  省委书记给省政协“派工”

  监督劳动力转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交付给省政协的任务。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全力推进“双转移”。2011年8月25日,汪洋在出席省政协“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专题协商会时表示,希望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推动“双转移”相关政策落实。9月14日,汪洋在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上再次表示,要着力加强民主监督,坚持政协委员视察产业转移园制度,并把范围扩大到对“双转移”工作的全面监督。

  从肯定省政协视察产业转移园,到要求省政协全面监督“双转移”,这意味着省委主要领导对省政协、省政协委员的充分信任。

  为落实省委指示精神,省政协黄龙云主席作出“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视察、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开展好“双转移”监督和视察工作,也被省政协列为2012年的重头工作,早在2011年11月就开始专题研究部署。

  “三部曲”创新监督形式

  怎样监督、视察,才能取得好效果?

  省政协制订了详实的监督视察工作方案,对民主监督形式进行创新,一系列举措让人耳目一新。

  建立省政协“双转移”监督员制度就是其一。

  省政协邀请23名熟悉“双转移”工作,有热情和专业能力的省政协委员、特聘委员为督察员,对我省“双转移”工作进行常态性的监督,深入了解“双转移”建设情况,梳理、分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往政协监督一般采取的是视察团视察、调研组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各项工作安排妥当了才开始监督。这一次,监督员打破常规,开展了包括暗访在内的监督视察活动。

  委托大学专业机构调查“劳动力转移情况”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使监督工作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经过重重遴选,省政协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广东劳动力政策、劳动力转移规划、农村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目前,该所发布的《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初评报告》已经报送省委并得到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4月中旬至5月上旬,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副主席汤炳权、唐国忠、覃卫东、周天鸿、温思美、陈蔚文,秘书长杨懂分别带领3个监督组和3个视察团,分赴粤东、西、北地区的15个市,对“双转移”尤其是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监督和视察工作。

  政情观察人士指出,省政协领导集体出动,用大量时间开展某一项工作颇为罕见,这显示出省政协对劳动力转移监督和视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摸底”劳动力转移

  经过大量调查,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清晰地浮现。

  从2007年末到2010年底约3年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从2007年末到2010年底,本省农民工增加258万人,外省农民工减少200万,本省本地就业比例大大提高。

  “从监督和视察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对‘双转移’政策积极支持。”省政协监督组、视察团表示,实施“双转移”战略是我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大创举,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双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全省超过70%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调查中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228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近三年的平均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3.03∶1缩小到2.87∶1。

  劳动力转移还推进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持续稳定减少,5年来比重下降5.5个百分点,劳动者技能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技能人才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近40%,优化了劳动力素质结构,从而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省政协监督视察团认为,“双转移”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无裨益。目前,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显,城乡收入比近8年来首次缩小到3倍以内;去年,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同比高出0.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分别高出全省7.3、1.3和7.9个百分点。

  为劳动力转移献策

  “农村劳动力培训后技能主要集中在初级工层次,仅解决了‘洗脚上田’的问题,多数还是从事低端劳动,仍然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月21日,在省政协召开的“双转移”民主监督培训会上,一些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当场揭劳动力转移的“老底”。

  省政协在监督和视察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产业升级对接不够紧密。此外,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够重视,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产业转移上,抓产业转移较硬,抓劳动力转移偏软,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成效。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应像打造‘客家大嫂’、‘梅州的哥’、‘台山厨师’那样打造一批特色培训品牌,创新灵活便民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针对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足,省政协监督组和视察团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突出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校企深化合作,积极建立技工院校与产业转移园区对接机制,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等等。

  省政协还建议推进积分制入户,对在本地市就近、省内跨市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一步放宽入户条件,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内顺畅转移接续,努力推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享有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建立异地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5-08/12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