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长汀引导水土流失区农民转移就业近十万人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18  互联网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统筹施策、科学治理、惠及民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要求,进一步完善思路,跟进举措,通过着力 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等“3+2”主导产业,成功转移水土流失区近10万农民到城区开发区企业就业,既减轻了生 态压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年的5月9日是落户长汀的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优秀员工表彰是该节日的重头戏之一。在今年的表彰大会上,一位名叫雷燕华成了焦点人物之一,这是她连续3年获得“优秀员工”表彰这一殊荣。

  雷燕华,家住我县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田镇马坑村。她告诉记者,通过进城务工,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状况。

  采访河田镇马坑村村民、长汀盼盼食品公司员工雷燕华:我在家里读书一毕业就出来了,出来就在家干农活,上山砍柴割草,日子过得挺苦的。(现在)一个月有2000多,我感到很满足,在工作还可以。

  这位质朴的姑娘还告诉记者,在她的老家,年轻人基本上都已像她这样走出山村进城务工。

  采访河田镇马坑村村民、长汀盼盼食品公司员工雷燕华:像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出来了,就里就剩一些老人。

  我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乡镇包括河田、三洲、濯田、策武、南山、宣成、涂坊等,人口达26.2万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3+2”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 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做好水土流失乡镇农民的就业信息宣传、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既减轻了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压力,又增加农民收入。

  钟佳越,家住策武镇策星村。如今,这位山村姑娘已成为了一家纺织企业的技术骨干。

  采访策武镇策星村村民、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员工钟佳越:以前,刚从学校出来,出门打工。后来参加了我们厂里到我们策武办的培训班,学了一点技术,就到这里来上班了。从刚开始的细纱挡车,现在已经做了细纱班班长了。

  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是关键。当记者问起现在和以前的收入状况时,小钟姑娘如数家珍。

  采访策武镇策星村村民、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员工钟佳越:第二个月开始就1700多了,之前做挡车的时候,因为按计件,可以拿2千8、9。(记:现在 拿多少?)也有2000多。(记:对这份收入满意吗?)肯定比在家务农比较强,各方面福利待遇都有保障,我们还交了社保,以后退休后还可以拿退休金。

  采访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邱冬秀:现在我们荣耀公司在薪资福利方面比往常都有上升。像档车工,工作8小时,高的每个月都有3000多块,低的也有2000块左右。全厂平均工资都能达到2600左右。

  采访中,小钟还说,她们老家的乡亲,也大部分过上了和她一样的日子。

  采访策武镇策星村村民、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员工钟佳越:我们村以前挺多在这里上班的。因为是女孩子,毕竟要回家结婚,现在还有四、五个老乡在这里上班,各个村的都有。

  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也积极参与。近年来,落户长汀的众多知名企业在长汀老区人民治山精神的感召下,也纷纷结合企业特点,专门针对水保重点区农民进城务工出台一系列灵活优惠的用工措施。

  采访长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孙艳丽:目前我公司在职员工有1000多人,去年产值达到4.1亿。我们公司对水土保持重点区的员工采取很多方面 灵活就业优惠政策。有季节工、预约工,还采取临时工,最大限度给水土保持区工人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在年龄方面,我们比较放宽,目前50周岁左右的都可以 进来务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采访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邱冬秀:现在全厂员工有360多人,其中在水土流失区的占有一大部分,比如河田、濯田、策武、三洲等。对这些水土流失区的人员,我们都会在特殊岗位安排工种。

  为帮助水土流失区农民顺利转移到“3+2”产业就业,我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举全县之力,连续10年时间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为水土流失区农民“送信息、 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还组织力量把技能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办到水土流失区农民家门口,通过培训,让农民在顺利就业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收入标准。

  采访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良远:我们这种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在目前有三、四百员工,大部分都是熟练工,包括县里每年都有培训一些熟练员工送到我们工翻跟头来,这些培训过来的员工,在工资上面提升得比较快,拿得也比较多。

  据统计,近1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区农民共转移就业近十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到县“3+2”产业就业4.67万人,按2011年全县农民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8240元计算,为水土流失区农民增加收入17.2亿元。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5-18/12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