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五项措施”、“四个渠道” 山东烟台着力促进农民工就业

网友投稿  2012-03-31  互联网

    烟台市始终坚持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方向,以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为重点,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针对农民工进城求职的高峰期,在提供精细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招聘企业和求职人员需求的同时,通过实施“五项措施”、畅通“四个渠道”,有效地提升了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率,促进了农民工就业。

    截止2月底,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已连续举办120多场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发放“春风卡”等政策宣传材料1.2万多份,为1.2万余名农村劳动者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帮助6100余名农民工实现就业。

    实施五项措施:

    一是实施“三个一百”关爱行动,大力挖掘采集岗位信息。市县两级通过举办100场专场招聘会,引进100家市外劳务输出机构与企业对接,选择100家培训机构和企业对农民工实施特别关爱行动,对来烟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培训,促进上岗就业。为扩大农民工岗位供给量,市人力资源市场在节前就对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掌握了企业的需求和劳务引进情况,并针对全市200多家重点用人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采集餐饮、商业服务、食品、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等就业岗位信息3.5万多个,保障了农民工就业岗位供给的充足。

    二是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提高农民工就业服务针对性。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烟台就业网、劳动99系统、新闻媒体和基层平台五条发布渠道和实施就业信息村村通工程,将岗位信息和维权知识即时准确的送到农民工手中。同时联合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等媒体开通了“春风送岗就业直通车”专栏,即时发布“招工榜”、“求职榜”和春风行动开展情况,提高了农民工求职的便捷性。

    三是以“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为载体,全方位促进农民工就业。从1月10日开始,烟台市 “春风行动”全面铺开,在车站、码头等专门设立返乡农民就业服务台,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从2月15日到4月30日两个多月时间内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专场招聘会”,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用人单位面对面选择就业的机会。活动期间,预计举办招聘会30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帮助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3万多人。

    四是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烟台市平均每年拿出1300万元专项资金,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安全健康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星火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今年还提报政府将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纳入到了市政府2012年为民服务实事中,改建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就业培训中心,借助计算机、音像培训资料等设施辅助、打造半封闭、自助式的“培训超市”,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培训;同时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岗位需求,新设置了西式面点、病房护理、育婴师、月嫂、插花等培训专业,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改造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当中,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五是大力开展维权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农民工正规渠道就业意识。在农民工聚集较多的车站、广场、码头等公共场所,集中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就业指南”、“农民务工培训”和“农民工维权手册”等宣传材料,提升了农民工通过正规渠道就业的意识;我们还抽调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等部门的3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专门执法队伍,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借职业介绍实施诈骗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取缔非法中介机构,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招工行为的规范,对全市2011年市评选出的28家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进行表彰,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畅通四个渠道:

    一是畅通信息化就业渠道。在烟台就业网站建立春风行动服务专栏,为求职人员提供网上查询现场招聘和委托招聘信息服务;开通无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沃就业”,利用手机短信、网站、电话等现代信息媒介,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供情况、热门职位,发送企业的招聘信息,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求职招聘服务。以烟台就业网为平台,通过网络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招聘、求职对接和信息发布服务。目前,网站已为220多家会员企业发布招聘信息2300多条,为5000多名个人会员发布了求职信息。

    二是畅通基层平台服务渠道。全市162个镇街和42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公共就业基层平台,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811人;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全部聘用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城乡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了重心下移、贴近民生的根本性转变。基层平台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三个体系”和完善社会保障、执法维权“两项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重要作用。深入扎实的上门入户服务,有针对性地把握了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延伸到了农民工家门口。

    三是畅通维权保障渠道。大力开展维权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维权“三畅通”机制,保证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畅通投诉渠道。全市各级均设立了劳动保障投诉中心,形成市、县、镇三级受理投诉举报网络;畅通办案流程。实施专人接待、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归口办理、限时处结、定期督查“一条龙”服务;畅通处置渠道。对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案件,执法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重大突发案件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举报违法案件。凡涉及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坚持从严从快原则,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免去后顾之忧。

    四是畅通沟通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农民工群体的交流渠道,创新联系载体,搭建服务平台,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农民工恳谈日”制度,将每个季度首月的第一个周五设定为“恳谈日”,通过与农民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农民工恳谈日”不仅成为农民工群体利益诉求表达的平台,更成为就业部门了解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和需求,提高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桥梁。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3-31/12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