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是一名下岗职工,却自强自立地创办了“潮州市环潮职业介绍所”。迄今十五个年头过去了,“环潮”已成功地通过职业指导让三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掌门人李少澎也实现了“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良好愿景——
文/图 本报记者 詹树荣
在凤城闹市区潮枫路中段有一家“潮州市环潮职业介绍所”,其掌门人李少澎如今可谓是职介业界的名人了。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的名气不因荣誉光环、不凭文凭资历,更不靠地位背景!只源于他的“自信自立,自强不息;诚实敬业,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下岗’这字眼,似乎专门为我而造的。自从我懂事之时起,这词儿就紧随着我,对我情有独钟……”李少澎道出了他的殊深感受。而这倒好了,这份“下岗”情结终于演绎了一名下岗青年十几年来倾心帮助广大下岗人员再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精彩人生!
际遇坎坷沦为下岗人
自强不息创办职介所
与所有人一样,李少澎少儿时代也有过美丽的人生构想。
1990年,当他意气风发地跨入中学念高一时,家姐患病撒手人寰,意外的重大打击转眼之间逆转了他的命运。为了照顾弟弟能继续念书,他毅然选择了退学求职,到父母亲双双供职的市旅游总公司下属的潮州宾馆工作。
不过,好景不长!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1998年,潮州旅游系统全面改革,李少澎一家三人供职其中的潮州宾馆整个被拍卖了。企业易主,他和父母也与其他同事一样同时下岗了。那年他才25岁—— 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过早的人生重挫,也提早磨炼了他的坚强心志,塑造了他的一颗深沉爱心。
“下岗人何止千千万万?还有多少人比我家更艰苦、更无助的!怜悯自己,我更同情他们,更想能够找到办法帮助他们另谋出路、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就在这样宽大的胸怀、高度的自信心支撑下,李少澎振作起来,一边照理好家里的生活,一边广泛接触社会各方的下岗人员,摸明市场就业倾向……一个多月后,他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令父母始料不及、认识他的人都颇感意外—— 十五个年头后的今天却被证实是“很有眼光”的大胆行动:借了一点钱,取得了湘桥区劳动部门的帮助,白手创办了当时全市为数很少的职介机构——“潮州市环潮职业介绍所”。从此,这名下岗人扬起了“爱心之帆”,开始去实现他的“下岗人更能帮助好下岗人”的“爱心之航”。
“有一种海鸟飞越大海的时候,为了借助风力飞行,嘴里会衔着一根芦苇。下岗失业人员要飞越生存的大海,我们不该送他们一根芦苇吗?”李少澎常常打这比喻,认为全社会都有责任“送一根芦苇”给下岗失业人员,帮助下岗人实现再就业,谋生路求发展。他说:“若是下岗人谁先成功有所突破,那么回过头去帮助其他下岗人时,因为他们曾经感同身受,所以很容易产生共鸣找到突破口,这样就会帮助得更加贴心、更有实效……最终,自己的生活问题有着落了,也能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创造新财富!”
其实,他就是在这种认识观的驱动下,十几年锲而不舍地履行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实践着个人的人生抱负。
探索出职业指导法
“三心、四清、五勤”
打从“环潮职业介绍所”开门纳客第一天起,李少澎就一直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着职业指导的实效方法。
他常说:“没有一套良法,就不可能长期、有效地干下去。”本着这种敬业、为求职下岗人负责的态度,职介所开办之初,他购置了许多相关书籍,分发给身边的同事们学习钻研,掌握必备的业务知识,并结合每天碰到的求职实例组织研论,及时将新的心得体会总结记录备案。有时候,他还请来了有丰富劳务管理经验的专家莅所,为大家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业务培训。每逢节假日休息时间,他就轮流地安排好值班,然后带领部分同事赴外地与同行交流“取经”,博采众长,提高职介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老天不负有心人!很快,“环潮职业介绍所”建立起体现“严、细、实、快”内涵的规范服务体系。一年时间不到,他与同事们在实践中就探索、总结出“三心、四清、五勤”的职业指导方法,并卓有成效地应用于日常的职业指导中。
“三心指的是对求职者要有‘爱心、真心、耐心’,四清即是要‘摸清求职者下岗原因、家庭现状、具备技能、择业要求’,五勤就是职业指导者必须具备‘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的素质。”李少澎介绍说,由于这个方法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很强,因而职业指导的成功率倍增,赢得了前来求职的下岗人高度信赖。
一时间,“环潮职业介绍所”好评如潮,声誉鹊起。
严格执行“下岗职工不收费”
如愿上岗“就是最大的报酬”
有了好名声,慕名前来“环潮职业介绍所”寻求职业指导的下岗人多了起来。然而,现状是“僧多粥少”,能提供给下岗人再就业的社会岗位毕竟很有限。
面对每天一茬又一茬来到所里咨询、求职的下岗失业人员,“望着他们焦虑、急切、无奈的神情,我很同情也很犯困。这时,我心里总下着一个决心:不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我就不会罢休!”李少澎说得好,可做起来并不轻松啊!
有人说,下岗失业人员是企业改制转型的落伍者。“这我不认同!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他们为了大局作出人生上如此重大的牺牲,国有经济改革步子能迈得出去吗?全社会的稳定大局能长期维持下去吗?”基于这种灼见,李少澎对待所有上门而来的求职者都赋予了满腔热情,提供“三心、四清、五勤”的优质服务,并承诺“严格执行低收费,下岗职工不收费”,千方百计地向每个人交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镜头一
李少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该所开办半个月后的一个镜头。那天下午两点许,下岗女工许女士来到职介所里求职。当得到指导人员提供的许多详细信息后,她筛选再三并表达了上岗意愿。手续快办完时她为难地低声问了一句:“要付给你们多少钱?”李少澎笑着告诉她:“对下岗职工我们是不收费的!”
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看着那位女工还是将信将疑的样子,李少澎诚挚地解释道:“我也是一个下岗职工,你的处境我最理解。你既然有信心上门找我搭桥牵线,我就有义务帮你实现再就业,你能如愿上岗就是我们最大的报酬了……”一番话让她感动得连连叩头致谢。
时隔不久,当那位女工真正上岗挣得第一个月工资时,她又高兴地来到了职介所找上李少澎:“我领到工薪了!你就收下我当时的介绍费用吧,当是我对你等操心的答谢吧!”在场的同事们都坚决履行诺言婉拒了。这时,她再也抑制不住感激的泪水,对着李少澎迭声说“你是下岗人的贴心人啊!”
镜头二
李少澎不遗余力地鼓励、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解决社会再就业的服务队伍中来,用最直接的方法解决社会再就业问题。这也是业界人士有口皆碑的美谈。
2003年3月中旬一天上午,李少澎正在职介所里忙碌着,一个大约30岁的青年男子走进来,亲切的叫了一声“李经理”。经他提醒后,李少澎才想起来,他是小时的一位邻居小蔡。多年没见面了,小蔡这次是因为失业来这里找工作的。这小伙子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挺聪明的。李少澎当时就以同龄人的身份,用自己下岗后的奋斗经历耐心地对他进行就业指导,启发他创业同样开一家职业介绍所,携起手来共同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他的帮助下,小蔡不久便创办了荣盛职业介绍所,如今也为促进潮州再就业服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环潮职业介绍所”创办迄今,仅接待下岗人员就多达59877人次,经职业指导成功实现再就业者达33887人次,其中下岗职工有13263人次。
“在我的记忆里,像这类故事真的不胜枚举,可我一个个都记忆犹新。”李少澎总是这样说。因为在他的创业史上,每一个故事都鲜活地记录着职介所艰辛、努力前行的历程,每一个故事就是他们尽心尽责服务下岗人、竭尽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新的追求——
让职业指导社会化
“安置一人,温暖一家;安置一批,稳定一方。”这句话,是李少澎从事职介业十几年之后概括出来的,也是他的新追求—— 让职业指导社会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职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体,更涵盖着整个社会各个层面,包括下岗人员群体,还有外来工、农民工、毕业生等群体。如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指导,让各个群体的求职者尽快实现就业或再就业?这些年,李少澎不懈地作出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少澎和职介所的同事们经常深入各企事业单位了解用工需求,接触了大批的下岗人员和其他求职群体,深刻体会到一些职业指导难点,如下岗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现代技术掌握不够、求稳心理强烈等,导致再就业岗位难找;而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普遍期望值太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待遇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等,从而阻碍了就业门路。为此,李少澎通过考察,物色了一些合作机构,联手开办了针对各个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指导培训班,分类、集中地组织求职对象进班参加培训学习,掌握上岗技能,成批地走上新岗位。
1998年至2001年间,正是内地各省份外来务工人员涌向沿海地区的高峰期。当时我市许多企业发展迅猛,生产规模扩大,用工量急剧上升。不少企业来人或来电告急,纷纷委托“环潮职业介绍所”一次性批量地物色、招聘员工。“那时,我带领所里的部分同事,每月总要往返几次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李少澎介绍说,到达后就总是马不停蹄地与当地劳务部门或机构商议并建立合作关系,再按用人单位的委托要求严格地物色对象,办妥必要手续后,再成批地带回潮州。“还好,每一批招聘来的人,委托单位都很满意!”显然,李少澎的努力为潮州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几年来,李少澎的足迹也印遍城镇、乡村。为了解决社会就业、特别是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他经常到潮安、饶平及我市的周边县镇、乡村,设点招聘劳力或进行劳力输出推介,为各地各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劳务人员。两年前,他更是瞄准市场需求成立了“环潮中介网站”,与潮州及其周边几十个行业的数千家乡镇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招工、用工合作伙伴关系,覆盖我市的各大支柱产业如陶瓷、服装、食品、五金、不锈钢、塑料等领域。
如今,“环潮职业介绍所”无疑已成为潮州市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工程的主要服务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