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城社区就业平台有“绝活”

网友投稿  2011-12-13  互联网

    11月22日,吉林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现场会在桦甸市召开。

    来自全区的25个街道或社区代表到桦甸的红石镇、永吉街道和启新街道进行实地参观。“务实”是与会代表对永吉街道劳动保障所的一致评价。自己求职或帮亲戚 求职的,一跨入保障所的大门,就可查到告示板的最新用工信息,每条信息用人情况、工资待遇、联系电话写得清清楚楚。“就业大篷车是我们的特色!”所长尚伟 民介绍,大篷车不但进社区、还开进村屯、厂矿。大篷车除市区提供的用工信息外,有相当一部分用工信息是街道征集上来的。街道与辖区内5人以上的34家用工 单位建立了联谊制度。企业有用工需求,所里立即组织发布。桦甸市亚泰瓦业赵志告诉记者,就业大篷车曾开进他们厂里。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共有两条生产线,今年 开春时,因20多名农民工回家种地出现用工荒,其中一条生产线被迫停产,与劳动保障所取得联系后,不到一个星期,19名工人到岗,生产线迅速恢复生产。

    在经验交流会上,吉林市昌邑区民主街道运河里社区介绍经验。他们刚刚获得国家级就业示范社区。23日下午,记者专程走访了运河里社区。社区有一70平方米 的多功能厅,厅里有电视、投影仪。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心平介绍说,在这里可以进行网络培训、教学。社区在解决就业方面开展定向、定单培训。先后与凯淇制衣 厂、奥华毛衫厂、森东电力有限公司等10余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用工协作关系,并成为上述企业的实训和人员储备基地,开展计算机、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技能培 训,并推荐就业。截至9月底,社区共收集发布各类用工信息578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9场,使1990名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 地就业。

    记者找到了定单学员张文波。39岁的张文波原在黑龙江五常市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工作,15年间,他两次遭遇人生重大挫折:1996年,妻子严重摔伤 ——半月板和关节软骨被摘除。现在每半个月要给膝关节打一次润滑液,并出现双侧股骨头坏死。1999年底,他下岗了,陷入窘境的张文波一家3口,只能靠低 保维持生活。社区为照顾他,给他一个早市协理员的岗位,每个月有500多元收入。

    各个社区除向企业推荐安置失业人员外,还积极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吉林市龙潭区龙江社区的刘金忠,是江北粮库的下岗人员。2002年,他和妻子曾在江机 二小附近的简易房里开了一间小吃部,后因动迁,小吃部被迫关闭。夫妻二人到处打工。2008年,他又有了开小吃部的想法,可找不到合适的房子。社区知道 后,为他联系了绥东小区10号楼的门市房,又帮着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很快小吃部正式开张了。目前在小吃部打工的4名服务员都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介 绍过来的。

    记者从吉林市就业局了解到,自2008年,吉林市在全地区推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个平台建立健全了失业就业登记,统计报表等基础管理工作,并将 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申请等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仅今年,吉林市11个县(市、区)的79个乡镇、65个街道、290个社区完成岗位开发1368万 个,新增就业9.27万人。“40、50”人员和困难群众成为社区就业的最大受益者。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12-13/12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