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机会 河南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2  互联网

    2010年以前,我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人数一直多于省内转移人数,最多的一年有接近7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就业。

    但据省农调队统计,201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363万人,省内转移1142万人,占48.33%,同比增加123万人,增幅达到12.07%。

    在家门口就业,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A

    1258万VS1207万


    “我准备这几天就把在上海打工的媳妇叫回来,在家挣的比在外头多,花的还少,合算。”

    2011年年末,在郑州富士康打工的李为钢算了一笔账,他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2000多块,他准备让在上海打工的媳妇也到富士康工作,“两个人加起来,每月工资有四五千块钱”。

    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李为钢的感觉有河南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支持。根据该部门最新数据,今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累计达246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达1258万人,省外转移1207万人。省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首次超过省外。

    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正逐步成为现实,而这条让农民工回家的路,河南省整整走了10年。

    “河 南历来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从2001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省农民平均每年有四成以上的收入来自劳务收入。”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博士对记 者说:“在前几年,每到年底,有一些劳务大村的汇款单就成为一景,当然,这也带来了春运、留守儿童、空心村等诸多问题。”

    资料显示,2010年以前,我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人数一直多于省内转移人数,最多的一年有接近7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就业。

    “2008年应该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向的拐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了大面积就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河南处于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位置,承接转移,首当其冲。”张保盈说。

    2008 年,我省550万农村劳动力返乡。据省农调队统计,201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363万人,省内转移1142万人,占48.33%,同比增 加123万人,增幅达到12.07%;省外输出1215万人,占51.42%;境外就业6万人,占0.25%。

    最新数据显示,今 年前三季度,河南城镇新增就业107.5万人,提前完成全省城镇新增百万就业岗位的年度目标。“在家门口就业,返乡等费用减少,农民收入‘纯度’更高。”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首次省内转移人数超过省外,折射出河南部分产业和劳动力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也意味着河南 在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不但有了量的突破,而且有了质的提升。

    正如经济学家所言,吸引就业的“硬道理”是经济增长。

    据 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进出口完成20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9%。其中出口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38.4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6735.5亿元,增长18%,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并列第十一位,在中部6省并列第一位。

    中原经济区战略提出以来,河南更是采取大招商策略,大量吸引外部资金,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出现变化,农民在本地务工收入与沿海地区差距逐渐缩小,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B

    回到家门口,还是“重回北上广”


    “重回北上广”还是回到家门口,这一道选择题,如今已经不只是横亘在都市白领面前,更多的80后民工也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民 工返乡潮的兴起主要是有四方面的原因。”中劳网总裁周文华对记者说,“一是省内外的工资差逐渐缩小,甚至刨除生活成本,在省内的净收入还要高一点;二是 80后已经成为民工的主要部分,新生代民工和他们的父辈“只要能挣钱,背井离乡也可以忍受”不一样,他们有更多的个性需求,他们要和家人在一起,和朋友在 一起,所以也更倾向于在家门口就业;三是相当一部分民工回来并不是单纯地就业,而是‘微创业’,他们可能利用在外打工积累的技能,在家门口开个小店,从事 一些简单的服务业和代加工业,这本身也增加了就业;四是河南本身的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说富士康,它对就业的拉动是不得了的。”

    从富士康入郑到投产,再到新厂在建,郑州也迎来了众多外地中小商企,电子、配件、物流、运输、服务等企业的入驻高潮。

    “富士康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量的人口回潮。不仅是富士康35万员工,以及未来150万人的区域人口总量,这样的人流回潮速度都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在 郑州富士康工业园附近的招募点,每天都能看到排成长龙的应聘者队伍。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是富士康之前在外地厂区的员工;还有很多是从陕西、山西、山东甚 至福建赶到这里参加富士康郑州工业园员工招聘的。大部分人表示说:“这里比沿海城市好,离家近,待遇也好。”随着内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先单向输出的民 工已经出现显著的回流趋势。《南方日报》的一则报道还感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全面扩散,特别是在富士康内迁之后,更多的企业也相继举步内迁。去沿海还是 留内地,习惯漂泊异乡的人们开始用脚投票。”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有了商机就能吸引人,这其实是个良性循环。”与富士康科技园隔路相望的沃金商业广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年初,郑州航空港区的商铺租金每平方米每月才20元,今年年初就达到了100元,“人回来了,钱就回来了”。

    河 南省内的职能部门为了迎接这股“回流潮”也做了长足的准备。2010年以来,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 目,共完成近200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河南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 扶持创业者12万人,带动就业和小企业吸纳就业39万人。

    不管“北上广”的风景有多么诱人,在“回流”者的心里,都有绕不开的一个“乡”字。

    在 某招聘网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有七成大学生将返乡或在家乡附近城市就业作为首选。而在与新浪网的联合调查中也显示,对于回流城市的选择,有近半数网民倾向于 选择“离家乡近的二三线城市”,第二热选是“省会级别的二三线城市”,占32.2%,其后是市县城市、一线城市的卫星城,各占14.9%和8.1%。

    但面临着这股“回流潮”,恐怕更考问职能部门的是,“家门口”做好迎接“游子”的准备了吗?

    C

    人力资源,稀缺资源


    “兄弟,能不能帮我找几个速递员,实在不行的话,你给我提供一份20~30岁求职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对速递暂时没兴趣没关系,我可以说服他们。”

    周文华最近接到朋友的求助:他加盟了一个知名的快递公司,业务拓展没难住他,但“招人”却成了一道结结实实的难题。

    随着中部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上消费理念的发展,郑州的快递和物流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

    河南快递、物流行业企业以每年增加150家的速度扩张,快递业基本工资也从2010年的每月1250元上浮到现在的2350元甚至更高。

    “快递员”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而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更是抱怨,起薪1800元招聘驾驶员,招聘启事挂出去了一周,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根本不用想挑人的事情,敞开口都招不满”。

    遭遇“人”之困境的企业并不只是小企业。

    在2011年大河财富(中国)论坛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提到,全国范围内的用工荒、招工难,影响着企业的扩产上量和职工队伍稳定,为此双汇集团在一年之内两次大幅上调员工工资,增加工资支出2.5亿元。

    而 占到全国速冻市场一半以上的速冻行业,亦在怀念“手打天下”的好时光,“十年前我们去日本考察,看到人家流水线上都是机器在操作,非常羡慕,他们说,你们 最大的优势就是手工,这是在日本不敢想的,但现在,我们也开始考虑,有一部分工序要用机器代替人工,劳动力不仅贵,还难招啊!”一位速冻行业的负责人对记 者感叹道。

    “河南这一轮用工高潮最明显的特征是工业用人和服务业用人在同时增长。”张保盈对记者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 是这一轮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沿海外向型经济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像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反而受到的影响不是太大,劳动力自然向经济发展快速的地方流动;二是由于 国家扩大内需以及产业转移,河南的食品业、服务业等迎来了扩张的大好时机,对用工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增长。”

    人力资源开始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议价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不仅体现在工资水平的提升上,更多的企业把“留住80后”当成了一个课题,住宿、福利甚至文体活动都成了比拼的要素。

    在富士康,员工享受的福利可谓“一站式”的:从住宿、吃饭、穿衣、洗衣……一切生活所需都有提供,基本生活无需花费。

    而 在省内一家大型食品企业新建的厂区内,职工宿舍楼里彩电、空调、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一应俱全,其人力资源部甚至将“员工流失率”作为年终项目经理述职 的一个硬指标,即使是这样,“留住人”依然是个难题,“在生产线上,熟练工人和新手是完全不一样的,熟练工人的劳效要高得多,次品率要低得多,留住熟练工 人,这是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都面临的挑战”。

    2011年大年初五,在郑州火车站,几个小伙子一字排开,身上的大牌子上写,“民工兄弟,河南妈妈喊你回家打工”。

    这个行为艺术,或许正暗合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河南劳动力的动向和趋势。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12-22/12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