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常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对策和思考

网友投稿  2011-12-22  互联网

    常宁市辖27个乡镇,707个行政村,总面积2046.6平方公里,折合总面积21.615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286万公顷,水田63.39万 公顷。全市总人口90.2万,基中农业人口74.6万,农村劳动力34.32万,剩余劳动力18.01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左右。劳务收入已成为 常宁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外出转移、就地转移培养技术型员工,为本地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 民,已日显紧迫而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有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过上了基本稳定、温饱或富裕的生活。但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在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培训机制不健全,资源综合利用不够

    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有农业、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等数家部门,由于没有建立起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缺乏 统筹安排,各部门、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导致培训项目交叉,部分培训重复,培训资源浪费,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职能分 散,力量分散,资金分散,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不能更有效地做大做强常宁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二)培训资金投入不够,培训设备不齐全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瓶颈问题。当前培训资金分配在各个部门,导致各自为政,使培训不能形成合力,且农民自身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 状况和综合素质差,本身对培训又缺乏热情,让他们交纳培训费用主动参加培训根本不可能。由于经费不足,在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时,只能泛泛做些外出务工前 的常识培训,学些简单技能,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之上级的补助拨付资金仅限于培训补贴支出,各项配套工作经费仍然严重不足,对培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添置缺 乏投入,也制约了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参训意识淡漠

    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及以下,在外出打工人员中,拥有初级技能的占极少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从事建筑业、服务业、操作业等技术含量不 高的行业。即使如此,仍有大多数农民工错误地认为不参加培训,没有技术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作用缺乏认识,文化程度越低的就越不愿意参加 培训。而留守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科技致富意识薄弱,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各种借口抵制培训,常常出现如培训集中难、教 学难、管理难等现象。

    (四) 培训内容形式不够,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单一、雷同,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在电焊工、汽车驾驶、计算机、电算会计、酒店服务等专业,其他专业很少。而且,培训专业在内容 上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既与用工实际相脱节,又不能让受训者立竿见影,让一些参训人员觉得培训内容“用不上”。而有些技能型工种在短期内很难熟练掌握,除 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导致部分农民不愿参加,如果时间过长,参训农民既难保证学时,又怕耽误工作,从而影响培 训成效。

    (五)科技力量薄弱,专业师资缺乏

    农民工的培训输出,涉及面广,专业众多,各专业技能教师,尤其是高质量高等级专业性强的技能教师十分缺乏。承担新型农民培训的各部门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市一级,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进修机会,知识严重老化,使培训在基层出现断层和死角现象。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整合培训资源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行业和工种多,由多个部门独立进行,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培训效果。建议将 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纳入市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统一下达培训任务,统一确定培训工种,统一使用资金,统一补贴标准,统一招标 培训机构,统一招生秩序,统一培训要求,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 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就业。

    (二)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以获证率、转移就业率、就业岗位的合同签订率为导向,完善资金补助方式,提高财政补助资金效益,全面实施培训业绩申报制度。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拨付,按培 训班期申报、培训获证率、培训后转移就业率等综合情况考虑。学校、地方政府相应配套资金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更新实作设备,另外要加大对培训、用 工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投入。要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和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争取从各方面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加大培训保障力度。鼓励民间资金进入 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域,推动用工企业与培训单位合资、合作,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建立“学校+企业”的教育培训模式。

    (三)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参训积极性

    明确培训对象,突出培训重点,根据农民及产业发展的要求,从农民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和就业需求等实际出发,采取个性化教育,科学训练方法指导的培训方 式。对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进行重点辅导培训,确保大多数学员培训后都能取得职业资格。一是要选择合适切入点,将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将农民转移就 业技能宣传融入招聘会,通过培训项目类别现场咨询报名,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让农民真正掌握一项过硬技术,促进农民培训从“劳力型民工”向“技术型工人” 转变,促进培训人员充分就业。二是要找准兴奋点,紧紧结合农村的实际需要,突出农业增效,针对农民关心关注的行业类别组织开设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班,如油茶 高产技术培训班,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培训班等。同时要结合农民劳作时间,利用晚上、农闲开展培训进村,讲课入户,着力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 会管理,以满足社会主义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

    (四)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以实现稳定就业为目标,大力加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无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让拥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获 得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他们的务工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调整培训专业设置,增设市场紧缺,深受农民工欢迎的技术工种,增加中高级 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激发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兴趣。结合农民培训特点和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内容上重点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并逐步 加强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要在培训形式上更加突出订单、委托和定向培训,努力实现培训和转移就业的 “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改变围绕单一生产环节开展“一事一训”的传统培训模式,积极推行“一业一训”全 程式、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培训标准和要求,编写适用的乡 土教材。使经过培训的农民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拥有专业技能、熟悉农村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五)挖掘潜在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多元化、多渠道抽调备足配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充分利用培训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将学校的优秀教师送往大专院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学习深造。另 一方面从大专院校聘请专业老师,从厂矿、企事业单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聘请各类专家、教授,特约厂长、经理到学校传授经验。在培训 方式上,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大力探索创新,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操作、集中授课和送教上门、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 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对各类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和农家乐经营者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专业和服务 技能培训。创新形式搞活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培训。

    (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培训班期管理。坚持培训机构在开班前向主管部门申报培训计划,加强动态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无预警的检查,督促培 训机构严格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容和质量要求开展培训,并将督察情况作为评价培训机构、培训补助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培训农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合格率。二是要加强培训时间的管理。要按照提高培训技术档次、延长培训时间、加大培训强度的要求,实现由短期培训向中长期培训为主的转变,各专业班次的培 训时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以确保必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时间。三是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的管理办法,规范 核拨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骗取、套取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四是要加强对培训档案的管理。完善“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培 训信息台账,实行动态数据管理,并及时更新。对培训进度和效果实时监控、全程监督。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12-22/12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