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省蓬莱市就业事业发展纪实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0-27  互联网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8.6平方公里,设7个镇、5个街道、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44.5万。

    近年来,蓬莱市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基层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创业促就业、政策扶持等体系建设,用全方位、广覆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品牌,用精细化的服务全力推进就业服务工作不断上台阶,为蓬莱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强化窗口服务建设,实现群众满意度提高。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标准,该市下大力气扎实抓好窗口服务建设,优化环境推动就业事业的发展。

    抓好人员素质建设,打造一流的就业服务环境。要求每个员工微笑服务每一个人,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推行 “三及时”服务,即及时办理、及时答复、及时回访;推行“五零”服务,即服务办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程序“零障碍”,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效果“零投诉”,明确工作人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做到“四不”,即不把个人不良情绪带入窗口,不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不为难服务对象、不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冲突;为服务对象提供“爱心、诚心、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发挥爱岗敬业典型带动的作用,将20多年来勤恳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帮助失业职工解决困难,深受失业职工好评的副主任树为爱岗敬业标兵,号召全体职工向他学习,通过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员工敬业爱岗、奉献社会的热情。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推行“办公桌文化”、“走廊文化”。统一将员工个人对工作的体会或者喜爱的名言警句做成桌牌放置在办公桌上,并在每层楼的走廊上张贴名言名句,一个走廊一个主题,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达到对员工的勉励和警示作用,时刻提醒每个员工用心服务群众。二是推行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组织干部职工参观警示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提高廉政意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利用建党90周年的机会,开展“唱红歌,庆建党”活动,每位员工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激励每个员工勤奋工作、热爱生活,以更加热情优质的工作服务蓬莱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三是推行学习文化,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立学习制度,将每周五定为固定的学习日,学习内容多样,从礼仪素养到业务软件,从知识百科到政策法规,增强全体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学习形式上注重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动性,调动员工自身的积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将学习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员工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使全体员工熟知业务软件的操作流程进而了解单位工作的整体流程,达到业务熟练、法规明确。

    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AB角工作制等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对主要工作实行项目推进,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限期完成,定期考核,年终评比,避免了办事推诿拖拉现象。同时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组织有关科室和人员深入各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专业技能,征求企业对劳动就业工作意见和建议,解决企业在招工手续办理、用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在就业扶持政策、灵活就业认定、社会保险补贴等敏感问题上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就业办连续多年荣获“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蓬莱市和谐文明服务窗口”、“十佳服务窗口”。

    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近年来,蓬莱市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筹城乡就业,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劳动者合理转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在全市建立起覆盖乡镇(社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并积极发挥市场在服务方式、信息建设、组织培训、促进转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有效地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支撑。

    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2008年,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培育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业服务场所建设,设立了求职登记、用人登记、就业困难群体服务、劳动事务代理、培训登记等多个服务窗口,实现了招聘、求职、培训、劳动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设立了个体职业指导室2间,群体职业指导室2间,就业服务全部实现信息化,统一使用“劳动99”系统软件,实现“一点登陆,信息全知”,大大方便了求职者、用人单位等各类人员,全面提高了服务效率。

    发挥服务平台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建立四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全市12个镇街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 585个行政村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每村配备一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做好就业岗位的搜集和发布、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岗位对接。针对近年出现的“用工荒”,该市积极采取措施,每年春节期间组织召开两场大型招聘会,全年分阶段联合人事、共青团、妇联、经贸局等部门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面临的不同就业问题,分别开展“再就业援助月”、 “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民营企业招聘周”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各项活动主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岗位信息进村入户”活动,使老百姓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岗位信息情况,尽快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服务,提供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监督用人单位制定用人标准、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办理就业登记备案,目前劳动合同的签订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万个,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1%以内。

    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制度。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服务窗口、专门的登记台帐和登记服务卡;通过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鼓励各类企业招用困难群体人员、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公益性岗位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活动,加快困难群体人员再就业,“4050”、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再就业约6000人。建立免费就业服务制度。所有求职人员进场求职实行免费服务,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建立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基础台帐,实现计算机动态管理,失业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劳动99”。积极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每年定期联合劳动监察、公安、工商等部门清理整顿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免费的洽谈会,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公示合法的职业中介机构,引导劳动者通过正规渠道求职,清理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所,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强化创业机制建设,实现全过程一条龙服务。蓬莱市创业培训工作开始于2004年,由最初单一的开展培训,发展到现在省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创业“五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工作考核体系。

    围绕烟台市对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总体部署要求,该市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相继出台了6个配套政策文件,对全民创业工作进行全面引导,鼓励扶持社会各界创业、兴业,对创业者从资金、场地、项目、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着力培育创业主体,催生创业源泉。

    2009年率先在烟台市成立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创业指导分中心,29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站。创业指导中心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目前中心已建立了完善的学员档案室、创业产品展示室、专家咨询室等,建立学员档案1000余份,展示各类创业成果42件,公开征集了120多个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其中48个项目已被各类创业者选用。

    该市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是将培训延伸到各镇街,将培训班办到农民身边,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该市立足各镇街实际,从利于广大农民实现创业愿望、方便农民培训的角度出发,将创业培训班“挪”到各镇、街,培训教师深入基层,实地讲授培训课程;二是创新培训内容,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该市将单一的SYB创业课程与农村的种植、养殖实际工作相联接,改变传统的理论传授,增加实际操作内容,更加贴近农民生活,也增加了农民创业渠道。

    充分利用各类园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地、专业市场等场所,建立小门家、村里集、开发区、大辛店、新华购物广场、博展商贸城、大柳行7处创业示范基地,基地共有280家商户入驻,博展创业孵化基地1处,能够容纳近千人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建立了2条创业一条街,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创业载体和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09年至今,全市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55期,培训学员1717人,有536人成功创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700个,平均1人创业带动5人就业,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开展创业政策宣传树立创业典型方面,在全市范围内,针对个体、私营、民营经济实体开展了“创业政策进企入户”宣传活动,走访各类企业3600多户,发放创业政策明白纸12000余份。加强与(YBC)烟台办公室的联系,利用民间资本积极为创业典型提供创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2011年该市创业人员李延杰在(YBC)烟台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获得创业扶持资金3万元。该市还通过蓬莱电视台《视点在线》、《周末访谈》等栏目、《今日蓬莱》报社等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成功举办了“创业带动就业知识竞赛”“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对获奖选手和创业之星给予了1000-5000元的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创建创业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烟台市创城工作现场观摩会在该市成功召开。

    强化基层平台建设,实现多层级一体化服务。自2003年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以来,蓬莱市针对基层平台建设的实际,对照市级示范平台的评估标准多次就如何促进平台作用发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行研究,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工作、完善平台的各项服务功能,目前,该市的12个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全部通过了烟台市示范平台的验收,紫荆山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平台”,京蓬社区被评为山东省充分就业和谐社区。

    首先,加强基层平台基础建设,夯实基础,做到机构、场地、资金、制度、人员、网络“六个统一”。统一机构职能,明确规定基层平台在城乡资源管理、就业服务、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职责。统一经费渠道,平台工作人员的经费由街道、镇财政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由财政部门根据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考核意见,予以补贴。每年拿出部分资金,根据对平台工作考核绩效予以奖励,并加大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几年来,已陆续投资60万元用于基层平台建设,保证了基层平台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工作程序和制度,先后制定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指责》、《工作人员守则》、《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则》、《统计报表制度》、《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职责功能,统一上墙公示,使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统一场所规模。该市对全市所有平台场所进行扩建和更新,对门头的尺寸、图案进行统一设计安装,做到了整齐划一、树立形象。目前全市的12个基层平台都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场所面积都在80平方米以上,均设有招聘区和洽谈区,设置了困难群体服务、用工登记、求职登记、离退休职工管理和劳动就业5个窗口。统一队伍建设,每个平台人员都在两人以上,每个社区、村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辖区内的工作开展,目前共有585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及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统一考试,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统一信息网络。全市12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及11个社区均安装“劳动99”三版软件,实现了与烟台的网络互连,并运用“劳动99”软件开展职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登记的录入工作,政策信息、办事指南、求职招聘等均可实现网上查询。

    其次,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再就业服务。一是做好城乡人力资源普查。组织各镇街平台工作人员和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对全市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结构、就业愿望、就业方向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将信息录入“劳动99”软件,进一步充实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市场和信息网络市场,协助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就业困难群体服务”等专项活动,推进“就业岗位信息进村入户”,全市社区、村的注册率在70%以上。近两年,全市平台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4118个,介绍失业人员就业678人;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237个,安排就业93人;职业指导近3500人次,提供政策咨询20000余人次,灵活性就业人员认定389人,发放社保补贴54万元。

    三是加强就业扶持和再就业援助。按照“五清”的工作要求,对各辖区内城市低保家庭、就业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进行“一户一表家访式”摸底调查,按照就业意愿、年龄、技能水平等情况分类建立了基础台帐,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待遇,提供就业岗位,对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认定审核.我们还针对镇街平台,着重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关系协调、劳动者权益维护等职能;针对社区平台,着重强化开发社区岗位、医疗保险、社区低保、困难群体认定、居民综合服务等职能,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业务工作下移。并采取网上考核与全市岗位目标百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广泛调动平台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政策扶持,实现全覆盖就业帮扶。2003年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来,蓬莱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近10项就业扶持政策,形成了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就业援助、创业培训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该市在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审核认定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财政、农村信用联社、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协作配合,加大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的发放力度,确保把符合政策规定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新模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妇女、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贷款扶持力度。就业扶持政策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就业资金支出843万元。通过落实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责任,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对吸纳“4050”和“三类家庭”困难群体人员的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今年共为859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10万元,灵活就业人员422人。全年共为1124人支付再就业培训补贴68万元,共有2505人享受职业介绍补贴20万元,并为78名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落实创业场所租赁补贴9万元,为14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万元,贴息2万元。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多方面素质提升。该市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重点围绕失业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工作。

    首先抓好失业职工集中指导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在对失业人员开展集中教育时,帮助学员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向他们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宣传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参加培训并指导学员填报专业。

    其次是对每期失业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员可自愿选择,在教学中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采取集中授课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在内容上结合实际,抓好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应知、应会各有侧重。为了确保失业人员的到课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各专业班主任坚持每天考勤,对出勤率达不到80%的不允许参加当期学员的考试,对考试不合格未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延迟发放失业金。由于措施到位,学员的参训率达到了97%。

    为确保农民工培训的质量,该市组织社会培训机构参加烟台市组织的公开招标会议,高级职业学校、蓬莱二职、农广校、蓝天职业培训学校、中盛职业培训学校5家培训机构中标,涉及16个专业。该市对培训学校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并做好对培训机构的资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相关资料的审查认定工作,配合培训机构深入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和需求。近两年,先后开设了面点、烹调、计算机、保健按摩、电焊工、育婴师、家政护理、畜牧养殖、果树种植等20多个专业100多期培训班,为全市30多家重点企业培训农民工4000多人,培训失业职工2900人。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10-27/12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