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铺创业就业之路

网友投稿  2011-09-06  互联网

  2010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97457人次,参加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就业率达到90%;2010年,全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首次突破2万人。

  2010年以来,市各级财政投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资金达6000万元,多渠道争取技工院校基础建设资金1844万元。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名高技能人才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许昌烟机公司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2010年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广大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明显增强。今年8月25日,在开封召开的全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会上,我市作为先进典型在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称赞。

  实施“百万培养计划”

  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百万培养计划”是全市技能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市明确提出5年内培训城乡劳动者100万人次,每年培训人数不低于20万人次。2010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97457人次,完成“百万培养计划”目标任务的39.7%,参加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就业率达到90%。

  细化培训目标。我市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群体情况,把培训种类划分为13类,分别是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创业培训、“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退役士兵培训、困难职工培训、青年农民工培训、妇女培训、残疾人培训。同时,我市将培训任务明确给10家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企业职工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培训和创业培训,市教育局负责“两后生”培训,市民政局负责退役士兵培训,市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培训,市扶贫办负责“雨露计划”培训,市总工会负责困难职工培训,团市委负责青年农民工培训,市妇联负责妇女技能培训,市残联负责残疾人培训。

  搞好培训服务。我市要求各培训主管部门把培训管理制度和各培训机构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补贴办法等内容,免费印发给城乡劳动者。全市98个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2377个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全部达到名称、机构、编制、人员、场地、工作六个到位,与市、县两级公共创业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创业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许昌市创业就业网和各培训主管部门的培训网络,把技能培训服务送到城乡群众家门口。

  严把培训质量关。我市要求,凡是由政府给予培训补贴的各类培训,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培训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以1-3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培训学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50个。培训班开班前,由企业或培训机构提出培训申请,经当地培训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班。批准开班后,培训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各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培训班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并在开班当日到培训现场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宣讲相关政策,核查培训学员人数、身份、姓名、年龄、住址和身份证原件等,对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低于计划申报人数2/3的取消本次培训班。培训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培训班培训情况进行不少于3次随机抽查,核查清点培训人数,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将其作为划拨培训经费的主要依据。

  优化培训资源

  构建培训体系

  如何保证技能提升工程取得实效?培训机构的质量是最根本的保证。为此,我市建立和完善以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满足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1688”建设工程。我市计划用3至5年时间,建设1所技师学院、6所县办技工学校(技能培训中心)、8所公共实训基地和80所就业培训服务中心。1所技师学院(许昌技师学院)在许昌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筹建,目前一期工程所有单体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年底前二期工程动工。该院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最全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禹州市技工学校已建成,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开设有计算机、数控车床、服装裁剪、机电、电焊、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现已开始招生。鄢陵县技工学校迁建,现正在进行地面附属物的清障工作。公共实训基地已建成2所,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已建成36所。

  统一认定基地。我市人社部门会同财政、监察、农业等部门,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公平竞争、择优认定的原则,在各县(市、区)初审的基础上,对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考核,符合条件的认定为“许昌市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基地”。经考核验收,全市共有95家培训机构被认定为“许昌市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基地”。

  促进校企合作。我市积极引导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师资力量优势和企业生产实践优势,企业将生产车间设在学校,学校把讲堂引到企业,实现培训的最佳效益,企业与学校互惠共赢。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已与市内外5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技工学校的毕、结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供不应求。

  加强基础建设。2010年以来,我市各所技工学校多渠道争取各项建设资金1844万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更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其中,许昌高级技工学校获职业教育攻坚项目资金、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资金1644万元,鄢陵县技工学校获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资金100万元。禹州市今年被列为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补助对象,预计补助资金100万元。

  完善政策措施

  营造良好氛围

  只有制定和实施完善的激励政策、奖励政策,才能更好促进全市技能提升工程的开展。我市积极实施了职业技能鉴定、表彰技能人才等措施,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

  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使用政策。我市有关部门发挥职能,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政策。企业招用技术岗位职工,优先从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并根据所持职业资格证书和实际技能水平合理确定工资待遇。企业选聘、招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别享受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福利待遇。鼓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首席员工”、“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带头人选拔、使用和奖励制度。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鉴别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主要手段,我市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不断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大力推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规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评员156人。2010年,全市参加鉴定的人数首次突破2万人,我市参加全国统一鉴定考核人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前三名。

  搭建技能人才交流使用平台。我市对经过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完善技能人才信息库,准确掌握技能人才状况。我市还积极搭建供需平台,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并及时发布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适用的技能人才。2010年以来,全市举办招聘活动400多次,参与招聘单位15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6万多个。

  大力表彰奖励技能人才。我市充分发挥政府表彰奖励的导向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和培养技能人才贡献突出的单位给予大力表彰。我市组织开展了“许昌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100名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并破格晋升为技师;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在各类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授予“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和“许昌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给予2000-10000元的奖金;推荐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名高技能人才参加了“河南省技术能手”评选,3名同志通过评审,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推荐许昌烟机公司2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1名同志通过评审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9-06/12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