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时维八月,序属初秋,正值柴达木枸杞丰收,塔里木棉花绽放。
大好时机,吸引着海东地区7万多名务工农民,怀揣增收的美好心愿,酣畅淋漓地奔波于“柴达木摘枸杞、塔里木采棉花”的“淘金”路上……
海东是我省的农业大区,每年有近4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已成为海东农民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渠道之一。
既是生态作物又是经济作物的枸杞种植,对于保护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随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枸杞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用工需求不断增长,紧抓这一机遇,海东地区提早着手,主动加强与海西州就业部门联系,深入劳务输出重点县、乡镇,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洽谈;同时,组织地县就业部门主管领导、劳务经纪人等赴海西都兰、德令哈、格尔木等地进行劳务用工考察,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针对旱情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努力实现“农业损失副业补”,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赴海西从事枸杞采摘的农村劳动力已超过1万人,根据市场行情估算劳务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人均增收近4000元左右。
满载而归时,恰逢“拾花”季。刚从海西采摘完枸杞返回家乡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落龙沟村农民马明芳,近日又准备和乡亲们通过政府组织赶往新疆拾棉,她说:“去年通过外出摘枸杞、拾棉花,仅在8、9两个月份就增收了1万多元,既不误农活,又增加了收入,我们要赶着好时候去多挣些钱。”本着“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化运作、经纪人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海东地区将组织输出季节性拾棉作为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举措。近五年来,全区共累计向新疆、甘肃等地引导组织输出季节性拾棉31.8万人;实现劳务输入7.88亿元。今年,全区计划向新疆等地组织输送拾棉6.3万人,安排输送专列3趟,预计可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500元。为充分调动经纪人组织和农民自发拾棉的积极性,全区各县还将继续完善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为自发外出拾棉的农民每人补助10-20元,经纪人每带出一人奖励30元。其中,民和县将在往年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给每人100元的交通补助。
目前,拾棉人员务工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拾棉逐步向建筑、公路、铁路、加工制造、芦苇收割、仓储、番茄葡萄采摘、番茄加工等行业延伸,不仅延长了务工时间,增加了劳务收入,也为稳定务工打下了基础。去年,在输出的拾花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采摘完棉花后又继续从事了水渠整修和农产品[15.60 1.30% 股吧 研报]加工等工作。
如今,“摘枸采棉”已成为海东地区继“拉面经济”之后“亮出”的又一特色劳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