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好扶持台 部门唱好服务戏
8月25日,来自当阳市玉泉办事处娘娘庙社区39岁残疾农民工刘承义,河溶镇民和村18岁的残疾青年赵华清分别在该市就业训练中心叉车和计算机专业参加技能训练,先后到陶瓷加工等企业上班,月薪拿到1200以上。他俩说,残疾人在外打工不是工作难找,就是挣不到钱,还是学门技术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好。据了解,当阳市在“十一五”助残就业计划实施以来,共投入活动资金2000万元,帮扶3810名残疾青年农民工通过实现就业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路。
当阳市现有各类残疾人3.2万人。其中农村残疾人达2469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7.17%;没有完全脱贫的残疾农民工达10487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8.6%。近年来,当阳市在就业扶残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扶贫思路和方式,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开展各项技能训练强筋骨,增强就业脱贫实效,积极引导残疾人走就近、就地开发就业和创业的新路子。
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帮扶就业脱贫。该市近年来,先后在庙前镇、育溪镇、王店镇山林资源丰富的地方,以返乡农民工王正章果苗培育基地、付锐利、杨红星的土鸡养殖基地、向得银打蜡厂水果基地、井岗村的苗木花卉基地、玉泉寺农家乐基地等为依托,开发绿色就业岗位,在村以内就业。目前,全市仅127个基地帮助残疾青年周畅、杨树云等2660名农民工实现就业,使全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收到显著成效。
建立“科技扶贫助残就业活动”机制,依靠就业脱贫。该市人社局、残联、科技局等,以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和乡镇科协办为服务载体,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扶贫助残活动。采取“项目、资金、技术”、“三捆绑”科技扶贫助残模式,为他们指定帮扶责任人、确定扶贫项目、聘请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小额担保启动资金和科技服务资金16万元,帮扶他们就地创业脱贫。仅今年上半年,各镇创业指导办组织农技专家在全市10个镇处开展农村残疾青年适用技术培训54场次,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达1.4万人次。育溪镇中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道权向我们介绍:“该村在“科技扶贫助残活动”以来,积极帮助残疾农民工“安家创业”,先后通过林权租赁和争取政策扶持等,扶持42岁的周三虎参加镇里举办的“特种种植技术培训,以自家山坡地为依托种植西瓜、豆类等旱地高产经济作物,年收入1万元以上;扶持38岁的肢残农民工周玉红在村原茶场旧房子办起养殖场,年饲养母猪6头,土鸡1000余只,年创收入15000多元。截止目前,全市有400户在外打工的农村残疾青年返乡通过创业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依托“志能”培训平台,学好技能就业脱贫。突出实效,志能结合。当阳市公共就业训练机构在教学规划上,把“志、能”激发关爱残疾农民工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把关爱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在扶智聚力上,把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在抓技能教育的同时抓好志能教育;举办“志能”激发大讲堂,通过邀请各界成功人士讲就业创业经历、已就业学员讲培训感受等形式,与困难家庭子女面对面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培养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在生活上得到关心、行为上得到引导,帮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员在思想上有所提高。在课程设置上,配置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能保证参培残疾农民工取得“三证”的培训专业,确保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就业。为郑常冬、周可银、等10名残疾农民工困难家庭学员每人发放“志能激发关爱扶助资金”1000元。学员郑尚东代表“志、能”激发班全体学员宣誓,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