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978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实行了“调整农业、突破工业、搞活商业”的方针,在以工促农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武湖农场“务”农不“误”工,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000余家,实现职工人均纯收入1.2万元。“十一五”时期,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湖北省重点农产品加工园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深入探索“一主三化”实践,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月底,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的大厨房赵家条店开张了,这里集中解决市民一日三餐所需的肉类食品、农副产品、其他食品和副食品供给。
“这是企业在产业调整上的新举措。”刚获得2010年湖北年度经济人物称号的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董事长涂国华说。
从2004年入驻武湖农场以来,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7年成长为一家集水禽种苗繁育、新品系培育、养殖、饲料加工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我国最大的水禽深加工企业之一。
“武湖对入驻企业有很好的扶持政策,也有很好的发展规划。”涂国华连用两个“很好”表达自己在武湖农场创业的正确选择。“像武湖农场甚至规模更大的工业园,汉口精武已在湖北省内外建了5个,武湖是企业发展的根据地,离开武湖发展,可能我们能拥有更大的空间,却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发展环境。”
一直以来,武湖农场努力为引入的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推出新政策。香港金马凯旋、厦门惠尔康、江苏雨润等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在武湖投资兴业。
不久前,香港金马凯旋集团与黄陂区签约,准备投资130亿元在武湖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2.5产业聚集园区——武汉2.5产业园。2.5产业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根据规划,武汉2.5产业园内将设国家级2.5产业研发中心、全国2.5产业信息中心、长江经济带2.5产业论坛与教育中心、中部研发设计与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中部虚拟制造中心等。园区整体运营后产值将达2000亿元,每年上缴税收超百亿元,可解决5万至8万人就业。”武湖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对外招商上,武湖农场着眼于园区式、组团式、集约式招商。不断吸引像汉口北现代工业园、弘毅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大批中小企业入驻。
“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湖北现代林业武汉花卉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纷纷建设在武湖,不仅放大了市场效应,同时将武湖农场区域辐射力、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以贸带工、以工促农、农工贸联动。
“围绕将二产做强、三产做大、一产做精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向,武湖农场的发展格局摸索出自己独有的模式。”武湖农场负责人说。
在新型工业化上,武湖大力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园区以支持南极峰、兴新服饰、金藤制衣等服装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一个服装产业的园中园,不仅壮大了武湖服装制造业的发展,并且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
武汉新辰、九洲乳业、仟吉食品等4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年产值超50亿元。其中,仟吉食品、南极峰服装等品牌在全国有很高的美誉度。“有了品牌和美誉度,武湖的发展步伐将更加稳健,我们将为来这里发展的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创造最好的投资环境。”武湖农场负责人说。
在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上,落户武湖农场的五洲国际建材城、中国长江金属交易中心、南顺物流、中楷药材、高新物流、农机大世界等七大项目已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建设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安置就业1万余人。
“农场的主业依然还在‘农’字上,因此在农业产业化上,武湖在科技兴农上采取了很多举措来实现农业的大发展。”黄陂区区长胡洪春对记者说。
2005年,武汉市首家农业科技“孵化器”——武湖农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武湖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挂牌,10多家科技型农业企业入驻孵化,名特优套养、网箱养殖等特色种养殖方式得到大力推广。作为武湖生态农业园核心项目,武汉现代蔬菜园从荷兰引进了现代化电脑自控玻璃温室生产番茄、甜椒、黄瓜等无公害蔬菜,年亩产量达3万公斤。武汉农科院、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和研发基地、武汉国英种业公司、兴正实业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武湖农场。
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维尔福种苗公司已具备一次性育苗5000株,年生产种苗2亿株的能力;武汉农科院武湖基地充分发挥研发水平高的优势,大力推进水产种苗生产繁育、园林苗木培育、蔬菜新品种研发。湖北省最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已展示新品种千余个,成为全国甜糯玉米试验基地……
在农业产业化上,武湖农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都市农业的多样性愈发明显:占地3000亩的农耕年华风情园已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武湖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两镇四村”的城镇体系
经济大跨步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也快速迈进。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湾村集并,有利于农工生产生活和长远发展的思路,武湖农场全力推进以“两镇四村”(将全街63个自然湾集并改造为“两镇四村”)为格局的武湖大家园建设。
“十一五”时期,武湖共拆迁自然湾41个,拆迁农户3000多户,完成农户还建房60多万平方米,沙口佳苑、胜海家园、下畈中心村等全部交付使用,3000余户农户入住新居。抢抓天兴洲大桥通车、汉施收费站撤销、江北快速启动建设的历史机遇,创新投融资体制,开发建设五通口镇。武湖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城镇品位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武湖还加快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养老统筹的全履盖、合的全履盖、社会救助的全履盖;全面实施创业就业带动计划,推动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广泛开展“市场开业、农工就业”活动。5年间,共培训农工1万余人次,推荐安排就业4000余人。
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先后投入2亿元推进武湖农产品加工园、五通口镇区等建设。镇区内基础设施完备,公用设施配套。自来水、水泥路、数字电视镇村全覆盖,市容美化、生态绿化、公交一体化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在全市率先探索人地分离机制、率先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农场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武湖福利院、武湖政务服务中心、武湖文化宫,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