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4-13  互联网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受国家重视的重大国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三农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而拥有458万人口的许昌,劳动力就达30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8万人,劳动力172.3万人,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重高达57.8%。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按照“政府促进、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着力打造培训、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全市输出转移规模达到139.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80.7%,年实现劳务收入95.6亿元。禹州市、鄢陵县还被人社部授予“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称号。

  亮点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政策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村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该项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该局局长袁海涛对此深有感触。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市、县、乡三级政府全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全市人社、工商、税务、发改等26个市直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分别制定了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形成了完善的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此外,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等10多个相关配套文件,以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

  我市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及市直各职能部门,量化到月,责任到人,形成了系统的工作考核体系。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初都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每季度对各地各部门的经济指标和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创业就业服务等工作,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并在经济社会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亮点二

  狠抓平台建设 健全服务体系

  袁海涛说:“在服务平台建设中,我们不仅着眼于市、县两级,而且延伸到乡、村;不仅着眼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而且扩展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机构;不仅着眼于建设平台,更着眼于发挥作用,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全方位免费、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目前,全市98 个乡(镇、办事处)、237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并聘请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担任专干或信息员,就地就近为群众提供服务。市、县、乡三级80个人力资源市场,对社会全面开放。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有创业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介绍、项目推介、职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困难援助、社会保险接续等综合服务。

  近年来,市人社局重点从三个方面夯实基础工作:一是健全统计制度。该局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台账,每月跟踪服务一次,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加强企业用工监测。该局每月两次对全市3686家外向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生产加工企业的178382名职工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三是加强用工监测。在全市建立了28个农民工外出务工和返乡情况监测点,准确统计转移就业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务工区域和务工行业,以及他们的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等情况。去年以来,通过市、县联动,市人社局共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30场,提供就业岗位26.5万个,促进6.8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亮点三

  提升就业能力 强化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工的创业就业能力,是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提高全民创业就业能力这一核心,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群众受益”的原则,各县(市、区)根据各自承担的培训任务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百日培训”,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台账,确保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全市每年投入培训补贴3000万元以上,培训涉及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家政服务等12大类72个工种,充分满足各类群体的培训要求。

  袁海涛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中,该局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培训范围从城镇向农村延伸,培训对象从下岗失业人员向所有劳动者延伸,培训管理从课堂向创业就业全过程延伸。目前,全市共设立87家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培训221543人次,就业培训合格率在99%以上。二是认真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根据我市与省有关部门签署的共同建设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市框架协议,我市提出实施“百万培养计划”,把城乡所有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纳入培训范围,即从2010年开始至2014年,5年内培训城乡劳动者100万人,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以上。三是实施“1688建设工程”,即用3—5年时间,建设1所省级重点技师学院、6所县办技工学校、8所公共实训基地、80所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去年以来,全市23.45万人享受到了相应的职业培训服务,技能培训就业率超过81%,参加培训后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比未参加培训的务工人员高出26%。

  亮点四

  创新工作方式 打造品牌体系

  2005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由以往的以劳务输出为主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并重变化,且有返乡创业、务工比例增大趋势。结合这一特点,市人社局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建立异地转移就业双向对接机制。我市先后与京、津、沪、深等地联合建立了68家劳务输出基地,为农民工外出提供可靠就业渠道。二是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三是强化了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见,制定了创业就业工商零收费制度、创业就业试营业制度、创业就业首办负责服务制度等12大优惠政策,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为我市经济注入强劲活力。四是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的作用,不断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许昌档发”、“禹州电子”、“鄢陵花工”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受到各界人士好评。

  亮点五

  加大执法力度 构筑维权体系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在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撑起维权‘保护伞’。”袁海涛说。市人社局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举报受理机制,凡农民工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市、县两级每季度异地同步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活动,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和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保持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餐饮、制造、采矿等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和定期联系制度,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指导,不断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三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四是在全市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

  展望未来5年的工作,袁海涛信心满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充实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县在推进工作、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提高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服务管理能力,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规模上稳步扩大,在素质上不断提升,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4-13/12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