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解决就业难题,山东枣庄不断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就业。去年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和大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困难群众援助规模不断扩大。
实施“八个一批”,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派遣一批、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公开招考一批、落实创业政策带动一批、支持大中型企业接收一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组织人才交流合作输出一批、开展技能培训储备一批,有效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建立12家学士后流动站、60多家见习基地,为1000多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有效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2010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5526人,就业率达到86%,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实施“三个一千”,力促困难群体就业。自2009年起实施“三个一千”就业援助计划,各级政府出资集中购买1000个公益性岗位,开发1000个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结对帮扶援助1000名就业困难人员,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工作。据统计,2010年,全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实施“一区一品”,力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一区一品”劳务品牌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劳务对接和劳务合作,在壮大“滕州技工”、“薛城轮胎吊司机”和“台儿庄焊工”三个知名劳务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山亭珍珠工”、“市中汽车拆卸工”和“峄城缝纫工”等具有竞争力的劳务品牌。目前,全市“劳务品牌”带动转变就业近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