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敦化市的张旭东和40多名农村务工人员登上了开往大连的列车。作为敦化市就业局组织的赴大连STX造船公司的劳务输出人员,他们将在培训后从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船舶装配、船舶涂装等工作,不仅每月能拿到3000元至5000元的工资,而且还享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3年来,敦化市已向大连STX造船厂成功输出了100多名农村务工人员。
吉林省人社厅厅长骆德春介绍说,敦化市开展的订单式劳务输出不仅使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而且也使农民从简单的体力型、打工型就业转变为技能型、素质型就业。近年来,吉林省把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统筹推进吉林城镇化和实施 “富民工程”的重要举措,坚持劳务输出、就地就近转移与返乡创业相结合,形成了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管理规范、服务完善、流动有序”的吉林劳务经济工作新机制,推动了劳务经济快速发展。
据了解,吉林省现有农业人口1493万人,农村劳动力700万人。2010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65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2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
建立推进机制 实现规范管理
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崔立夫介绍说,2007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决策,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民生实事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省及市 (州)、县 (市、区)、乡镇全部成立了劳务经济工作机构,并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全省直接从事劳务经济的工作人员达1000余人。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劳务经济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吉林省制定出台了劳务经济数据统计发布制度、劳务输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劳务输出工作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劳务经济的推进机制。县、乡联网,实现了工作职能、工作制度、业务流程 “三统一”。省及各地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平台安排3万元工作经费,为每个行政村平台安排1000元的工作补贴。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基础台账,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统计台账,实现了全省劳务输出实名制统计和规范化管理。
建劳务基地 扩大转移就业规模
目前,吉林省省级驻外劳务机构达到12个,遍布主要输入地,并成功打造了 “吉林保安”等国家级劳务品牌,现在京吉林籍保安人数就达6万余人。
为巩固并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吉林省强化劳务输出基地、劳务输入基地及转移就业基地建设。打造了100个省级劳务输出基地,培育100名省级劳务输出带头人。依据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地域分布及驻外劳务机构布局,将部分市 (县)驻外劳务机构提升为省级驻外劳务机构,工作面向全省,实现了全省信息和资源共享。
2009年以来,吉林省命名52户省外重点企业为吉林省劳务输入基地、60户省内重点企业为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辽源卓远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公司2009年安置农民工260余人,2010年投产的新项目安置农民工340人。卓远集团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以绿色环保和带动就业成为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亮点。
抓返乡创业 致富一方
2009年,通榆县农民胡大峰放弃了辽宁省沈阳辰宝建筑集团部门经理的工作返回家乡,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峰林砖厂,吸纳50多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近年来,在吉林省各地,带着打工期间学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回家乡创业的农民工很多。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 “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的转变。
崔立夫介绍说,吉林省政府对农民工创业在场地、资金、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目前,全省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86个并给予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工到基地创业兴业。
舒兰市工业园区、万嘉购物广场和溪河镇返乡创业园区是吉林省级返乡创业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07年以来, 舒兰市共有1030名返乡农民工采取独资和股份合作形式创办企业727户,总投资达8.04亿元,实现总产值10.17亿元,占全市GDP的9.69%。项目涵盖14个行业,吸纳1.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抓技能培训 实现素质就业
吉林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目前,全省已认定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技能培训10 万人以上,2006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2万人。有技能输出占输出总数的30%左右。采取培训券形式,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2006年至今,先后投入培训补贴资金3.1亿元,人均补贴标准提高到880元,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吉林省将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纳入全省百万特别培训工程和创业培训计划,培训补贴标准由每人1000元提高到1500元。两年来,全省已有7000余名农民工成功创业,带动9万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