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3月23日讯 (记者 延明)眼下各地招聘会“狼烟四起”,高校毕业生四处跑腿找工作的季节又将到来,就在大批毕业生为就业发愁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却是为招人发愁,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喊着“用工荒”,这两种现象仍然并存。
月薪不如酒店服务员多
小刘今年26岁,大学毕业3年,曾换过两份工作,现供职于省城某英语培训机构,月薪1800元,有五险,没有公积金。单位不包食宿,菏泽籍贯的小刘在济南东部与同事合租了一套一居室,每月房租600元,不包括水电费和取暖费等。每月饭费约500元,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一个月的交通费大约是100元。偶尔逛个街、买件衣服,开支另计。这样算下来,小刘基本属于“月光族”。
在采访中,小刘向记者抱怨,“现在酒店招服务员,待遇都涨到 2000多元了,还包吃住,我大学毕业工作3年了,还不如人家服务员挣的多。”小刘告诉记者,自己读的虽不是名牌大学,但也是二本,在校期间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拿过两次奖学金,曾获评学生会优秀干部,还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大四下学期,她四处跑招聘会投简历,起初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办公文员,但因为觉得专业不对口,加上月薪仅有1000元,所以干了不到一年就跳槽到了现在的单位。“本以为现在这个工作专业对口,朝九晚五能按时上下班,月薪也比以前高,而且单位曾承诺每年都会涨工资,但现在干了快2年了,也算我们这个校区元老级的员工了,可涨工资的事迟迟没有落实。我再等半年,如果工资再不涨,我就只能另谋高就了。”小刘对记者说。而让她受刺激的是,今年过年回老家,自己攒了两个月的辛苦钱,给爸妈各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可三舅家的表弟,只是职专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在江苏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过年回来不但给家里亲戚每人各封了一个红包,还买的鸡鸭鱼肉等各种生活用品。小刘说:“我表弟说,他现在月薪2200元,包吃住,过生日单位还给买蛋糕。他还开玩笑地跟我说,现在酒店服务员的工资都2000元了,你一个大学毕业生,干了3年了,还拿不到2000元,干脆辞职做服务员算了。”
以前坐在桌前等简历 如今追着求职者满场跑
某大型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部门负责人曹先生已经是招聘会现场的“老面孔”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五年了,参加全国各地的招聘会有上千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谓“阅人无数”。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还是频繁换工作的“跳槽王”,曹先生与其一番唇枪舌剑后,都能将人才揽进自己的筐内。因此,即使已经从原来人力资源干事升职为人事部长,每逢招聘会,公司还是会派他到一线挖人。
但最近一段时间,曹先生明显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了。他调侃说:“可能是自己老了,惯用的理论跟不上形式了,这两年的‘成绩’一直在下滑,现在招人越来越难了……”
“以前在招聘会现场,我们刚摆上桌子,就有大批求职者前来放简历,登记联系方式。”说这句话说,曹先生很是兴奋。现在可倒好,曹先生话锋一转,我在这里呆了一上午了,就留下了3份简历,还是我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好说歹说要来的,最终能不能合作,还说不准呢。”这句话明显表现出了抱怨和不满。
随后,曹先生一再要求记者在场内转一圈,亲身感受一下被众招聘单位拦下的场景。记者照着做了,别说, 期间还真被七、八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拦了下来。“找工作吗?想找个什么样的啊?可以坐下聊聊,专业不对口没关系,我们单位会统一培训,先留个联系方式吧。你对薪金待遇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
这招工者咋比求职者都“热情”?被招聘单位搞晕了的记者又回到了曹先生的展位前。他笑着说:“我没骗你吧,以前是招人,现在是‘抢人’,没办法,如今招聘会越来越频繁,求职者可选择的余地太大了,大家都在观望,迟迟不做决定,我们一再放低招工要求,一再提高薪金待遇,可还是留不住人啊。”
在曹先生看来,企业招不到人跟求职者的心态转变有很大关系。他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替公司招人时,虽然面向的也是大学毕业生,但那时的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自我认知度过高,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做个保险推销员,实在太屈才了,一心想着自己创业。就算有人愿意先进行尝试,可干不了几个月,发现并不是跟自己想象的一样,一下子就能赚大钱,买房买车,于是就辞职或跳槽。“但这几年,大学生们的观念有所转变了,他们更加务实,求职时最关心的就是待遇问题。但我们的薪金是根据个人能力界定的,主要以绩效工资进行结算,有一定的工作压力,这在不少求职者看来,似乎收入并不稳定,于是,也纷纷放弃了。所以我们还是面临招人难的问题。”临近中午,看到旁边几个展位开始收摊,曹先生也准备收拾东西打道回府了。
廉价劳动力不足导致“用工荒”
针对我国不少城市节后出现“用工荒”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在刘开明看来,导致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目前我国廉价劳动力严重短缺造成的。刘开明表示,企业缺工问题早在2004年就出现了,以前可能只出现在广州、福建、浙江等几个传统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地,之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些从事出口加工业的企业纷纷倒闭,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回暖,这些企业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复苏,就业机会也随之增高,缺工现象就又出现了。而且范围正逐年扩大,目前,山东等沿海城市也存在招工难。
上世纪70、80年代,是农村全体村民外出打工的时代,所以那时工厂招一线操作工,是供大于求。现如今,工厂工人的主体都是80、90后,有些工厂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占到了总人数的80%,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自身技术不足,对待遇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人员流动性大。“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主体都是农村劳动力,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数量逐年下降,经济规模和企业数量却在不断增大,因此,企业缺工实际上却的是廉价劳动力。”刘开明说。
诸多制度不能稳定劳动力
除了农村劳动力数量的下降,现有的诸多制度也不足以稳定劳动力。刘开明向记者举例说:“比如说户籍制度,作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过在城里工作变成真正的‘城里人’,让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读书考大学。但作为招工企业,他们不可能为每一个一线操作工解决户籍问题,就算他们想解决,户籍制度的各种制约也不可能让所有农村劳动力都拥有城市户口。”
因此,作为工人来说,他在一个工厂干了很久,发现无法满足他的各种需求,他便想再另找一份工作。而在他找工作期间,他还是个体劳动力,但他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加劳动,因此,企业缺工问题就一直存在。
大学生就业难不应纳入缺工序列
企业“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似乎这两个字眼儿总是在近期频繁被“捆绑“出现。但刘开明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不应纳入企业缺工序列,这是两码事。刘开明告诉记者,企业缺工主要是缺乏一线操作工,工人流水作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与之相对应的薪金待遇也不高。但就算企业再招不到人,也不会招大学生去做一线操作工,因为企业知道他们根本留不住人,也开不出与大学生学历相对应的工资。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他们适合的工作大都是政府部门掌控,待遇丰厚,用人机制十分严格,招聘人数少,大学生想踏入这个“高级门槛”非常困难,久而久之造成人员积压,大学生就业难。另外,政府在财政投入上,主要扶持一些行政部门或是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无奈之下,民营企业资本投入只能发展低端产业,也就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政府应实施二者之间的“搭桥手术”
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鸿沟”,这一独特的“中国式并存”或许只有通过有关部门积极改进就业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中间才能搭起一座桥梁。记者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省会济南建设等区域发展规划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
二是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
三是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就业的主要矛盾。社会发展需要哪一类学科专业,就调整设置哪一类学科专业;社会行业领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