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十二五”:民生为本 就业优先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24  互联网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是劳动力供应不足致使各地用工荒凸显;另一方面,新一届大学生面临毕业,近700万人涌入就业市场,将加剧就业压力。“用工荒”和“就业难”这对矛盾体在我国就业市场交织并存,这一问题在日前闭幕的“两会”上得到了重点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政府保障新增就业岗位将达4500万,同时要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彰显了政府对解决就业难题的信心和决心,也勾勒出了未来扩大就业的美好图景。

  就业优先 直面严峻就业形势

  我国依然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的劳动力,而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左右。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谈到就业形势时也明确表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会长期并存。”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分析认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仍是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大概有1000多万,而且原有的就业也可能产生流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关于就业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重要思想,一个是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另一个是强调要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应该说,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将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郑功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是要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将公平就业摆到重要位置,实质上是使就业优先战略跃上新台阶。

  机制先行 缓解就业“两难”

  虽然每年有大约上千万的就业缺口,但与之伴随的却是部分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现象,“用工荒”和“就业难”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一种结构性矛盾。郑功成表示,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即就业难与用工紧张并存的现象已经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国,并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矛盾已成为缓解“就业难”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政府在关于推进就业、实现就业目标方面提出了相当多的举措,如要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鼓励自主创业等。专家表示,建立良好的就业机制很重要,即如何促使大学生“下去”,农民工“上来”。因为“就业难”与“用工荒”指向同一个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其中也折射出就业群体对就业的期望值提高了,另外,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目前大学生的比例已经提高很多,但技术工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蓝领与白领数量严重失衡。艾洪德认为,“用工荒”现象意味着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人口红利行将丧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无法避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行一场“重生”。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把传统制造业改造为先进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而且仍能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企业主动而为之,更需要政府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完善保障 提升就业质量

  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不仅要求就业岗位数量上升,更要求制度环境公平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从近年来政府对于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可见,促进就业也已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转变。除了薪酬福利,劳动者的期望更体现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各种公共服务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并强化劳动执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

  郑功成表示,推进以同工同酬、稳定就业为目标的新一轮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化解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可实现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民的目标,如果再加上已经覆盖城乡居民的低保制度的完善,可以肯定未来几年内我国社保体系将迅速覆盖城乡居民,并朝着公平、普惠的方向迈进。艾洪德建议,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强化劳动合同监督,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等,使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提升,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使劳动者安居乐业。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3-24/12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