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宣布启动来京人员就业状况抽样调查,首次调查自4月中旬开始,涉及1万人,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收入、培训、社保等信息。
据中国经营网4月22日报道,2011年起,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宣布启动来京人员就业状况抽样调查,首次调查自本月中旬开始,涉及1万人,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收入、培训、社保等信息。据悉,该项调查将成为常规性政府调查,一年开展两次。据介绍,本市目前外来人口约有700万,其中400万为农民工。
常规性政府调查
抽样调查昨日在海淀启动,调查对象有2685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保障局农民工工作处负责人介绍,今年起本市将把来京人员就业状况抽样调查作为市统计局批准的常规性政府调查,为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从全市外来人口登记数据库中按照分层等距的方式抽取1万人进行抽样访问。抽样调查将采取入户、电话等方式,入户调查员将佩戴统一的胸牌。
昨日上午,海淀某居民楼一层开小饭馆的农民工王勇家中迎来了第一批入户调查员。调查员出示的调查表中包括户籍在何处、来京时间多久、从事行业、收入状况、务工渠道等信息。“我在过去的工作中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老板拖欠工资,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就是通过熟人介绍。”王勇对调查员说。他还获得了一条毛巾作为入户调查礼物。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全面掌握来京务工人员在京就业的总体情况,同时也为制定人力社保部门相关就业培训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人口调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以更好地促进人岗匹配度的提高,引导外来农民工的有序流动。
调查频率为每半年一次
考虑到来京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调查将每半年进行一次。今年的调查将安排在4月和9月,首次调查自本月中旬开始至7月底结束,先在海淀区的2600余人中访问,随后在全市推开。
按照市人力社保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常年保持在400万人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约有250万。相关负责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情结淡化,但维权意识和利益诉求较强,分布在建筑、加工制造和生活服务业。
新生代农民工 进城更想融入城
众国人才市场招聘事业部经理尹学峰表示,当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务工的主流人群,由于进入城市生活较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受到的教育、接触的生活、思考的问题等和城里小孩已经没有太大差别。除了生存压力,他们更加关注工作的发展前景和生活质量。
26岁的陈大春告诉记者,父辈们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打工把生存放在第一位,但自己这一代不同了,自己读完了大学,目前在一家电子企业做技术员。“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我最看重的还是发展前途,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今后在整个行业中的走向。"陈说,"除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之外,我们和城里小孩没有多大差别,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融入城市。”
中专毕业之后,22岁的孙美英就一直在贵阳打工,父母也在外打工,家庭总体收入还不错。“小时候在农村呆着,生活虽然也开心,但没有这样丰富,现在收入还可以,那为何不趁着年轻,多去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呢?
”小孙平时喜欢上网,或者和朋友一起去KTV。和大多数城里年轻女孩一样,孙美英也很爱打扮,闲暇时间,她最喜欢的就是约上女伴看看电影,逛逛街。对于目前的生活,孙美英最不满意的就是平时娱乐时间太少,“公司离市区太远了,周边又没有娱乐设施,所以一旦条件再好点,我还会跳槽。”
农民工市民化成现代化战略问题
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角色转型,是一个顺应亿万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需要。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家分两地,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起不到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集中的作用。同时,农村青壮年的黄金时间用在城里,实际是把人口红利留在发达地区和城市,从长远来看,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城乡、区域差距的扩大。
二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开始,我国将进城就业、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主体是农民工计入“城镇常住人口”。按照这一口径计算,目前,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外来流动人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来源于农民工进城就业。沿海各省份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进城农民工的不断增加,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农民工流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0.7、27.9、 24.7、24.4和18.6个百分点。内地各省份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离乡人数不断增加,四川、河南、安徽和湖南农民工流出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5、10.6、13.3和16.6个百分点。
三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住房质量和环境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伴随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必然会促进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升级,必然会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农民工不能在城镇定居,流动性强,使企业不能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造成了不利影响。无论是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为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创造条件,努力造就一支稳定的熟练工人队伍。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与人口城镇化和人口集聚的规模密切相关。
五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人口变动特征就是农民进城变工人和市民。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虽已进城务工,但农民的身份没有变,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为城市居民,于是出现了大批农民工。农民工现象无疑是中国的特色。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只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不被城市认同、接纳乃至受到忽视、歧视或伤害,融不进城市社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必然会累积很多矛盾,不仅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也会导致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普遍怀有疏离感和责任意识匮乏,处理不好还会造成重大的不稳定隐患。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关乎内需,更关系到民生。从发展趋势看,城乡分割体制下出现的农民工现象终将会终结。
总之,农民工市民化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驾驭得好,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可以比较顺利,处理不好也可能造成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