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大培训力度 鼓励返乡创业

网友投稿  2011-03-28  互联网

  3月14日,四川省广安市几位新生代农民工在该市职业技术学校接受电子技术培训。

  据悉,四川省广安市针对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导致“就业难”的现象,结合用工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培训”方式,对他们实施职业技能应急培训,有效缓解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邱海鹰摄(新华社发)

  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帮助如此庞大的人群顺利就业,成为各地各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积极行动——

  提供更多就业服务

  春节过后,外来务工人员陆续抵沪,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在上海站北广场,出口两侧的电子大屏幕滚动显示着就业公益广告以及公益性来沪人员就业服务机构的地址、电话和职能信息等。“今年想到上海找找工作,没想到一出火车站就遇上了招聘会,运气真好。”来自河南周口的陈坤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一走出火车站就拿出纸和笔记录着显示屏上的服务信息,并在咨询台领取了《春风卡——来沪人员求职指南》。

  上海市闸北区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管理所所长陈昌荣告诉记者,来沪人员初到上海找工作,最难的就是找不到方向,摸不准门。为更好地服务农民工,闸北区利用铁路、公路客运站点的位置优势,为来沪人员就业提供帮助。

  不仅在上海,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满足进城务工人员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的需要,缓解部分地区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早在春节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2011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于2011年 2月中旬至4月在全国共同开展“春风行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工,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前进行了用工调查。通过对2000多家企业的摸底调查,节后福州的用工需求量将达 4.6万人。就福州而言,需要用工的除服务业外,还有建筑业、电子电器、玩具、服装、制鞋、五金、纸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调查结果,福州还启动了为期 5天的2011年春节后服务诚信用工企业“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并组织重点用工企业到福州火车北站与南站设置临时招聘就业宣传点。其中,不仅有综合性招聘专场,还有针对机械、电子、服装、鞋帽与超市、百货、酒店、物流等企业举行的专场招聘会。

  在北京、广州、太原、武汉、成都……节后外出务工潮中,一场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展开了就业服务的切实行动。

  加大培训——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我希望更多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不用再像父辈那样靠力气挣钱,而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吉林省“春风行动”现场,一位名叫王宁的农民工说。其实,王宁的想法正是新一代农民工的典型心态,以前的农民工主要侧重于体力型就业,随着大量“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军后,他们将更倾向于智力型的就业和创业。

  针对这一变化和形势,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吉林今年开展的“春风送技能”活动中,各地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及时发布培训项目、专业设置及开班信息,依托基层平台开展技能需求调查,组织农民工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同时,他们还开展了订单培训,针对企业用工需求设置培训专业。

  不可否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仅将长期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和就业压力,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结构性矛盾。为切实维护就业局势稳定,有效缓解就业中结构性短缺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春节前发布了《关于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当前部分地区就业结构性短缺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准确地把握就业形势,高度重视结构性短缺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坚持市场就业的机制和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缓解。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就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均加大了这方面工作的力度,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同级财政补贴范围,建立培训基本补贴制度,实施省级统筹培训资金,培训投入逐步增加,培训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逐步提高。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扶贫办等部门还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工青妇组织也开展了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富有特色的农民工培训,使得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返乡就业——

  工作生活两相宜

  “这下工作不用愁,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2月14日,在湖南双牌县文化广场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的泷泊镇返乡农民工文国军高兴地说,“每月工资1200元到2000元,跟到外地打工差不多。这里的工作离家近,开销少得多,而且公司提供免费食宿,我既能打工,又能照顾家里。”

  在一直被视为劳动力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留下来”,而文国军只是众多返乡就业农民工的一个缩影。

  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安徽,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1700万务工人员中,留在省内务工的有400多万人。在河南,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63万人,有近一半农民工实现了省内就业,比上年增加了100多万人。在传统劳务大省江西的节后招聘会上,本地企业也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由于本地企业用工需求量大、薪金水平与外地企业相近,许多求职者纷纷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崔力夫表示,未来吉林省农民工就业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特别是随着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省内各地吸纳就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加速,伴随产业转移而来的就业内移趋势将愈发明显。为应对“招工难”,原本想方设法往外输出劳务的地区正在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工“留下来”。

  为了让农民工留得下来,各地各部门通过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工实现返乡就业创业。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2008年以来就适时调整思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异地就业向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就地转移农民工工作过渡。针对当地产业特色,他们积极利用玉石产业集群吸纳大批农民工回乡就业,转移就业农民工累计超过6万人;还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吸纳农民工就业近4万人。通过多种举措,3年来,岫岩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10万人。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3-28/12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