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6日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预计全年烟台市结存和新增的高校毕业生3万多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核电、临港产业、海洋经济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去年制造业毕业生最吃香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烟台市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烟台市共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约3.9万人,较2009年增长6360人,同比增长19.5%。其中研究生831人,本科生1.1万人,专科生2.7万人。
2010年全市有2634家单位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发布招聘需求,共发布岗位1.02万个,岗位需求5.92万人(中专学历1.59万人)。与2009年相比招聘岗位增加0.4万个,增幅为64.5%;需求人数增加1.71 万人,增幅为40%。通过对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职位统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类、市场营销类和会计类,这三类职位人才需求量较大,是比较热门的职位。
去年,烟台市最好找工作的10个专业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类、市场营销类、会计类、饭店服务与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服装设计(设计与制作)类、人力资源管理类、工商行政管理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类、金融保险类。
部分专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包括建筑工程、护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艺术设计、物流管理、韩语、法律等专业,去年的毕业生均有200—700多人的剩余。
什么带来了“就业难”
烟台市人社局16日发布了《2010年烟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对今年年初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进行了分析——
高校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2010年全市需求量较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专业,毕业生供给量不足需求量的50%,空岗现象比较严重。而建筑类、语言类、法律类和护理类专业毕业生远大于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量。
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多数毕业生已经意识到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和培训活动,但其实践内容与所学专业无直接关系,主要以假期打工、产品推销和家教等体验生活的形式为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对岗位、薪酬、工作环境要求过高,期望做“白领”,对从事“蓝领”工作心有不甘。毕业生扎堆中心城区、发达地区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人希望能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外资企业就业,而愿意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较少,“有岗不就”现象大量存在。
中小企业和农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多。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今年什么专业好找工作?
2011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幅增多,整体就业形势好于往年,但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不平衡问题突出,预计全年烟台结存和新增的高校毕业生3万多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彻底解决。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有所增加,但部分岗位专业集中度过高。根据市人社局对节后人才、人力资源两大类市场的数据统计发现,部分专业岗位需求过于集中,如人才市场中市场营销、服务后勤、计算机、机械类等招聘人数达1.6万人,占到总需求的40%多,其他岗位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必然减少。
用人单位招聘更注重实践经验,非技能型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不少单位不再打出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是“有实践经验,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等。
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以及烟台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使得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矛盾、专业需求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来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仍以烟台及周边地区高校毕业生为主,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烟台市急需的核电、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造船、矿山开发、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