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牢牢抓住技能培训、组织输转、基地建设、回乡创业、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推动全市劳务经济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全市劳务输转人数从2007年的53万人稳步增长到2010年的63.18 万人,年均增长13.1%以上,劳务收入从2007年的18.5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56.88亿元,年均增长35.48%以上。三年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179.1万人,创劳务收入130.12亿元。
近年来,天水市积极推动劳务输转由体力粗放型向技能质量型、由零星分散型向集团规模型、由盲目自主型向有序组织型、由短期临时型向长期稳定型、由数量密集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使劳务管理不断规范化、劳务培训不断规模化、劳务输转不断组织化、劳务产业不断品牌化。目前,天水市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新西兰”(新疆、西藏、西宁、西安、兰州)等地区建立起了500多家规模大、效益好、就业稳、联系紧的大型务工基地,全市劳务基地达到了 1650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周边的劳务输出网络。
各级劳务机构始终坚持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转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50所,并把“农民工培训基地”延伸到 86个乡镇建立,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以上;积极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农村大龄女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家政培训”和李兆基“温暖工程”、“品牌项目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针对当前就业形式多样化和金融危机影响,创新培训模式,提出了“六个1万”培训计划,即培训电脑操作员1万人、羲皇故里建筑工1万人、农村驾驶员1万人、农村经纪人1万人(2009—2011年)、异地培训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万人共培训农民工15多万人,职业技能鉴定达9万多人;从2007年起,市财政安排职教专项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职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培训和贫困生资助等,确保了全市职业教育的稳定实施。近两年,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落实再就业经费的10%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经费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坚持把回乡创业作为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以抓组织领导、抓政策落实、抓创业服务,创新理念、创建园区,提高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两创、一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目前,全市各行各业共活跃着一支3万多人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队伍,创办百万元以上经济实体2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农民工回乡创业已成为我市劳务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省人社厅、省劳务办在天水市成功召开了全省回乡创业工作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