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看报的、睡觉的,农民工市场少了些竞争,多了些悠闲。
招聘会上,讨价还价的多,签约的少。
一名农民工经过“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牌匾。企业难招人,农民工难就业,农民工自抬身价让劳动力市场两头喊“渴”。有些空荡的劳动力市场大厅。
一面是上千名农民工每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急于找到一份工作;一面是大量中小型企业出现用工荒,急需工人进入企业。沈阳农民工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已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
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自己抬高了身价,工资从去年的1000元到1200元涨到了如今的1800元,喊出:“达不到这个工资宁可待着”;而企业为了能维持生产,不得不花高价将这些人招进来,所以企业皆高喊:“我们已难堪重负”。连日来,记者走访沈阳多家用工企业、农民工市场后发现,沈阳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从“用方市场”悄然变成了“找方市场”。
一场让企业失望的招聘会
11月25日,这天差不多是沈阳入冬以来最冷的日子。这一天,沈阳鲁园劳动力市场一下子来了42家企业,他们将2000多个用工岗位提供给这里的农民工。
鲁园农民工工会主席张学东是这次招聘会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提起这天的招聘会,张学东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不解。”一天下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而初步达成意向的只有100人左右。
张学东说,为了这场招聘会他们准备了近两个月。招聘那天,从院子外到市场大厅的墙上,全贴上了用工单位的招工工种、人数和待遇等事项。屋内,几十张桌子排成一大排,桌子前坐着前来招聘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工们,并没有企业想象的那样在桌前排队咨询或领取表格,满屋子的人这看看,那瞅瞅,似乎没有一个单位能让他们满意。
到了中午,市场里的人渐渐地少了许多,可是,招到人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张学东在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劝着农民工们:“天一天比一天冷了,看到你们整日奔波于劳务市场,在寒风中久久地站着,为的就是找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作为市场的工会组织,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所以,我们跑政府,走企业,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将这些用工企业请到这里来,条件差不多就行了,有活干总比待着强呀。”
张学东说,她在广播里不仅劝农民工们放下架子,同时还在广播里不停地介绍企业招收的工种、人数及待遇,怕的是人多企业多,有人漏掉自己想找的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
在招聘会上,沈阳光华铸造厂没有招到一个人,他们企业“招铸造、锻压工人各50人,月工资1200元到1500元加效益工资,包吃住。”负责招聘的刘玉华告诉记者,她今年这已是第四次来鲁园市场了,前几次招过20多人,但这些人大多没过两个月就走人了,说是工资太低、活太累。
刘玉华说他们企业同众多企业一样,招工很难,问其具体原因,她说,不是农民工少,是他们要求高了,比如说,环境不好不干,吃住不好不干,工作时间长的不干,还有最重要一条,工资少于1700元或1800元的不干。“去年,我们企业招工时,最高月工资也就1200元,今年提到1500 元了,还是没有人来,他们嫌我们企业工作累、工资少。再提高工资我们承担不起呀,我们也是有成本的。”刘玉华说。
也在这一天,来自康平的邢云起和他的几位老乡也没有找到工作,记者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说,不是工资低就是活太累,没法干。记者又问他们,这么多企业、这么多岗位,怎么一家也没有相中?“都是没有人去的才到我们这里来招工。”他们的这句话,让张学东这样为农民工服务的人感觉到有些心冷。
对话“农民工司令”张全收:
“用工荒”实质就是待遇问题
拥有“农民工司令”头衔的张全收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农民工人大代表之一。从今年春天开始,一场“用工荒”让专给农民工介绍工作的“张司令”炙手可热,28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用工荒”现象?
张全收:“用工荒”是好事。农民工“荒”了,企业就“慌”了,农民工待遇就会逐步提高。事实上,广东省已经有了新的调资方案,只是尚未公布。东莞今年的工资收入标准比去年就高出一块,这个信息如果在今年春节前公布,相信今年珠三角就不会那么缺农民工了,同样,东北地区的政府部门如果也如广东省那样,有个上调工资的方案,我想也不会出现这种“用工荒”的问题,由此可见,“用工荒”就是待遇的问题。
记者:“用工荒”只是季节性的,来年开春就会恢复正常?
张全收:不可能,从现在开始,农民工只会不够用,除非提高工资待遇。一是国家正在迅速发展,劳动力出现了结构性不足;二是阶段性人口减少。
记者:您的企业受到“用工荒”影响了吗?
张全收:目前没有。因为我们企业建立了较好的农民工保障体系,一般企业订单不多时工人工资可能会大幅减少,但我们企业就不存在这个情况。
记者:明年打算如何用您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帮助农民工呢?
张全收:明年的两会上,我的问题当然还离不开农民工,但具体内容有好几个,现在还没有最后定下来。
记者:有人说您的“司令”是自封的,可能会让农民工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张全收:我的头衔是我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记者给俺起的,事实上我手下已经有上万人了,在农民工这个行列我算得上司令了。但我和其他农民工相处都像一家人一样。
张全收简历
张全收来自河南,1993年到深圳打工,后创办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创下有名的“全收模式”:先将工人招进来,哪个工厂要人,再将工人“打包”过去。他则从企业缴纳 的管理费中赚钱。没活干的时候,免费为工人提供吃住,并照付工资。
农民工:
自涨身价挑肥拣瘦工资从1200元涨到1800元“达不到宁可待着”
招工者:
提高待遇降低标准工资由1200元提到1500元“我们已难堪重负”
为尊严而自涨工资?
大约从今年年初开始,来沈的农民工“心理月薪”比上一年涨了200元到500元,张学东告诉记者,农民工“心理月薪”涨了,这是件好事,也不是件好事。一方面会导致企业招不到人,招到了也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会有大量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但不管怎样,这已是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张学东分析说,造成农民工自行涨工资的因素有多种。
其一:
南方企业“用工荒”说
今年年初,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这个接纳全国近1/3农民工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求职者的比率在1:1.14到1:1.51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求职的人有1个以上岗位虚位以待。在温州,2009年8月份该地区职介中心的用工缺口达73%多,相比2009年6月52%上升了21个百分点。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缺工的同时,一些农民工输出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用工荒”,于是南方不少企业来沈招农民工。张学东说,这样一来,自然将沈阳的农民工身价抬高了。
其二:
“物价上涨”说
“生活成本上升,工资价位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差距,这也是农民工自行涨价的另一原因。”张学东说,对于物价上涨,农民工要比市民更敏感。农民工是特殊人群,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既属于农村又属于城市,这样两难的身份,让他们成为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体,也让他们必然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物价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比其他人更为复杂的影响。
张学东说,当城里人的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对诸如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的待遇越来越重视时,在城里干着苦活儿累活儿的农民工却离这种待遇很远很远。针对他们的调查显示,94.6%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92.7%的雇主没有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89.8%的单位没有为他们做过定期健康检查。“你以为我们天天吃什么啊,现在物价涨得厉害,肉是从来不碰的,这里馒头都要6毛一个,青菜也要2.5 元,大白菜已1块钱一斤了,这还是最便宜的青菜,我们就天天买两斤白菜,当一天的菜吃了,所以,干一天的活,还挣原来的那些钱,我们活不活呀?”采访时,邢云起这样告诉记者。
其三:
“为尊严而自涨”说
“社会在进步,打工不仅是谋生,更要谋求发展。”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也更加理性了,他们已学会自我保护。邢云起和他的老乡对记者说,他们自涨工资,表面上是为了钱,实质是为了农民工的尊严。“我们的劳动,我们的付出要有尊严,国家已经给了我们这个尊严,但还远远不够,余下的就得靠自己去争取。”
但是,“涨工资”并不等于“体面劳动”。张学东认为:“体面劳动”首先要让农民工拥有工作的机会和权利,其次要让他们在工作环境上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再次要让他们在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上拥有尊严感和成就感。
然而,在现实中,仍能看到大量“劳动不体面”的现象: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依然很低,雇主可以任意克扣或拖欠工资,劳动环境缺乏安全感,高强度超时加班等等。张学东说,他们这个农民工工会的成立,也是基于这一点,这不仅是农民工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的需要。
企业难堪重负?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沈阳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在沈阳这个制造业城市里,“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在11月25日鲁园劳动力市场的招聘现场,沈阳光华铸造厂的刘玉华曾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后,订单回升本是喜,却因“用工荒”变成了忧。今年春节过后,全国范围的缺工成了不少企业的心病,对于这场“用工荒”,沈阳当然不能幸免,“用工荒”正在逼企业改善员工薪资待遇,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逐渐褪色,劳动力市场正在“阵痛中转型”。
刘玉华说,沈阳及周边像他们这种制造业企业,用工平均缺口在20%左右,技术类人才缺口在10%左右。不仅如此,在服务、鞋业、服装、玩具等行业“用工荒”表现更加突出。皇姑区鞋园的多家企业,在年初就因为没有工人而不得不推迟开工,某玩具厂因招不到充足的工人,上个月不得不推掉几张订单。“如果再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明年就要大幅度削减订单了。”在刘玉华看来,“用工危机”已经到来了。
其实,在25日招聘时,不少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以解决用工紧张问题。刘玉华曾为他们企业算了一笔账:与去年相比,他们对每位工人每月要多付出近300元,企业目前有100名工人,每月多付3万多元,一年下来,30多万就没了,这个数,差不多是他们近几年纯利润的三分之一左右。
“原来招人还要问问文化程度、身高、年龄,还要经过考试,一车拉来四五十人,最后能留下一半就不错了。现在只要有身份证,不是伤残的都可以。”沈阳永泰木制板厂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就这,还招不来人呢。”
“用工荒”迫使不少企业都提高了薪酬标准,增设绩效奖金、发放夜班津贴等。还有一些企业瞄准“老乡带老乡”,对介绍入职进行奖励、付介绍费等手法招人。
一家名为“釜山料理”的餐饮企业,在沈阳要开两家连锁店,每家店用工50人左右,但因没有按计划招到人,只好推迟开业时间。在他们招聘的条件上这样写着:招服务员、迎宾员、传菜员,女姓,年龄16岁到45岁之间,月薪1400元到1800元。负责招聘的人员说,原来招聘的年龄范围是 18岁到28岁,工资从1200元到1400元,因招不到人,只好先涨工资,然后又将年龄放宽了,即使这样,能否招到人还是个未知数。
张学东告诉记者,目前,沈阳餐馆服务行业缺工现象非常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这个行业人员缺口在30%到50%。
制造业和餐饮业的缺人,仅仅是一个方面,用工量最大的建筑业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我们工地的工人,工资比去年上涨了30%到50%,有的甚至涨了100%”刘宇军是沈阳泰安建筑工程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说,去年,工地的力工每月2600元到3000元,而今年很多工地上的力工工资涨到了4000元,没有这个数是招不到人的。如果赶上年底赶工期时,就得按日工资计算,去年这个时候的日工资170元到200元,而今年则涨到300元。
在沈阳市大东区一个建筑工地,来自朝阳的农民工包工头王铁义整日哭丧着脸,他说,从11月份就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甲方要求他们在 11月18日一定要将地基基础全部搞完,可是,一进入11月份,工人们就不玩活,目前每日多加100元,不然就不好好干,没有办法,王铁义只好自掏腰包,给工人加钱。
刘宇军说,他们公司今年的人工成本比去年高出30%,同样的工程量,他们要比去年多支出人工费20多万元。王铁义也说,甲方的工程款一点没增加,可工人的工资却涨了一大块。“再这样,我也没法干了,不仅挣不到钱,还有可能赔钱。”他说。
据南方一家机构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 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北比中、西部地区高不到百元的差距,已经很难构成优势,这也成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面临招工难的深层原因。另外,区域经济带的迅速崛起和产业转移也使得中、西及东北部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展开竞争。
有专家指出,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化的就业诉求,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60后和70后的成员已渐渐退出外出打工市场,80后、90后已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现在是谁的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谁就能抢到人。”张学东这样认为。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针对“用工荒”,张学东认为“这是件大好事,不仅荒出了农民的信心,也将荒出中国农民的一个新时代来。”
企业招不到人,那是因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不够,提高工资水平、为农民工提供住房、医疗、保险等这些长期未被重视的因素就成为一种竞争力。“短期来讲,这对企业不是好事,但长期来讲,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张学东认为,“用工荒”或者是用工要求的提升,必然使企业在现代化、自动化、留人、用好人、福利待遇、住房、交通等各方面更加关心农民工,为他们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