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坚持政府推动、金融助动、能人带动、企业拉动、产业牵动、特色促动“六轮驱动”,想方设法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达到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4%,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农民增收翻番打下了坚实基础。
壶关县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过去曾有8万大军出太行的美誉。红红火火的劳务经济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劳务经济对改变壶关县的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来,为解决在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难等难题,壶关县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业的同时,六轮驱动,多措并举,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鼓励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政府推动。该县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上下齐抓共管,左右联通协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金融助动。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农行、工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三农”,对常平观光农业、大峡谷休闲农业、旱地西红柿种植、工厂化食用菌等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能人带动。充分发挥石门村王和平、西川底刘雄伟等一批农民创业就业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
企业拉动。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动当地农民从事相关产业,促进就业。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6家,每个企业能吸纳500多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产业牵动。县委、县政府把旱地西红柿作为主导产业,按照“党委重视、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各方支持,服务指导、科技拉动,规模发展、示范带动”的模式,认真开展“阳光工程”引导培训和技能培训,引领更多的农民创业就业,旱地西红柿的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创业就业的新途径。
特色促动。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相继制定出台了扶持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全县“一县一业”以发展壮大旱地西红柿规模种植为主,“一村一品”以健康、较快的速度发展,带动了当地青年农民的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