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内蒙古临河区女性就业创业现状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0-09  互联网

  近年来,内蒙古临河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 这一工作主线,借助“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两大活动载体,以促进妇女素质提升、服务妇女创业发展、激励妇女建功成才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和引导城乡广大妇女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发展有基础。


一、女性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西部,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32.47平方公里,辖七个镇、十一个办事处、两个农场, 2009年,临河区常住人口为53.57万人,其中女性为26.58万人,占总人口的49.6%。全区从业人员28.7万人,其中女性就业人员为11.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40%。对全区650名下岗失业妇女进行了创业培训,直接或协助有关部门安置下岗女工380人,帮助36名下岗女工实现了自主创业; “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


二、主要做法


1.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了及时掌握临河区无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意向,区妇联组织办事处妇联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区有创业就业意向的女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范围的摸底,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及就业意向书等形式,对全区范围内有创业就业意向的女性进行了登记。通过统计,了解到在填表的近3000余女性中,有近 50人有自主创业意向,有2500余人愿意在家附近或不出家门就业。在统计的基础上,各办事处妇联建立了妇女创业就业意向信息库。之后我们与商业大厦、富源集团、金河饭店等单位联系为200余名位女性提供了就业信息,83名女性提供就业岗位。同时还选树了一批像 “巧手手编织厂”女性就业示范点,这些示范点共安置无业女性100余人,使下岗失业妇女和部分残疾妇女不出家门实现了就业和创业。


2.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妇女就业观念。通过组织座谈会、再就业事迹报告会、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业就业形势、政策和典型事迹,帮助失业妇女树立就业信心;通过进社区、进家庭、面对面地与下岗失业妇女谈心交流,了解她们的思想生活,鼓励她们自主择业,利用现场互动、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对失业妇女提出的各类与择业、就业、创业有关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多层次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下岗失业妇女的思想观念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下岗女工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强不息、竞争就业的新观念,使全社会形成关心帮助下岗失业女再就业的良好氛围。


3.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就业能力。各办事处妇联因地制宜开展了以电脑、烹调、服装设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扎花技术等为培训内容的培训班和SIYB创业培训。今年区妇联和各办事处妇联配合就业部门举办了7期 SIYB创业培训,培训学员400多人,其中下岗失业妇女300多人。通过培训,学员们从不知如何更好的创业及经营企业到能写出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并对创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掌握了一定的经营方法。新华办事处妇联根据实际情况和辖区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爱帮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为期十天的下岗失业妇女足疗美容保健按摩讲座与培训,并特地邀请了河套大学老师乌云、赵秀荣等六位老师为培训班授课,有83名妇女参加了培训,通过理论课的讲解,学员们反响强烈,认为本次所教的技能对她们非常实用,为再就业起到了辅助作用,培训结束后,有30名妇女被企业录用。


4.以服务为核心,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广开就业门路,为实现妇女再就业创造条件。各办事处妇联积极配合就业局举办了就业招聘会,100多家单位提供了适合女性从事的1200多个岗位,有57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现场发放了求职指南卡、《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宣传材料;同时各办事处妇联对困难妇女实施就业服务承诺和援助服务,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如铁南办妇联开展了“送培训、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就业援助很活动,成效显著。


5.以企业为依托,促进就业。为推动下岗女工和女大学生就业,我们协调企业,多措并举,扎实深入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商业大厦“促进就业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为妇女就业拓宽渠道。


6.依托家政服务中心,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先后成立家政服务中心4个,为安置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力服务。家政服务中心围绕“家”字做文章,家庭保洁、家宴制作、家庭美容、月子保姆、小学生课后服务等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不仅解决了我们培训后妇女的就业,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为确保培训工作有成效,区妇联积极协调区就业局和就业培训中心,精心设置课程,根据家政市场的需求,培训内容立足女性特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1月份,区妇联和区就业局共同举办了为期40天的2010年首期家政服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70名妇女,课程设置以宣传现代家政服务观念和技能为主线,涉及家政服务员道德礼仪、普通话、法律法规、家常技艺、科学护理和居室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观点新、内容实,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训中,学员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动手操作,全班学员以优良的成绩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门考试,全部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结业证书》。70名妇女全部被宁波家政服公司录用,实现了转移就业。目前,家政服务中心共接待下岗妇女咨询服务600多人次,举办下岗妇女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30多期,40多家用人单位与求职妇女进行了洽谈对接,达成求职意向180多人次,正式签订合同上岗140多人。部分服务员已得到客户的好评。如在临河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就业的王金莲同志,以良好的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客户的赞誉。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女性创业就业。受地区环境影响我区失业妇女大多就业思想保守、就业观念落后,形成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吃苦创业意识不浓。加上文化素质较低,知识技能较差,许多家庭妇女自卑心理严重,一些年龄较大的妇女不愿“奔波”,缺乏创业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女性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淡薄,致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2.创业资金不足限制妇女就业创业。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3.对政府优惠政策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运用。调查中发现,在失业妇女自谋职业的人员中,有部分女性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在询问就业中希望得到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时,她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失业妇女自己创业时,是否可适当减免一些费用。实际上,这方面相关的政策虽然到目前不是很完善但也有,只是她们自己不是很清楚,运用就更谈不上。


四、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妇女创业就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广大妇女广泛宣传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引导她们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理念,激发她们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就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积极培育树立杰出妇女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引路作用,服务妇女就业、鼓励妇女创业、关注妇女守业,努力开创妇女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2.找准工作载体,从注重个体帮扶到注重项目带动的转变。过去,通过组织创业女性和女企业家结对等形式,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创业帮扶工作。这样做虽然起到了引领带动的作用,但涉及的面比较窄,对于面广量大的女性就业创业工作,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下一步,将试行项目带动、一地一品的工作方式,扩大帮扶的工作面。


3、在工作重点上,从寻求政策扶持到宣传用好政策的转变。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临河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无业人员就业创业。比如出台了《临河区2010年小额贷款担保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临河地区内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初始创业者政府将为其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贷款期限为2年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5万元。同时,还出台了前两年免收税费等各项优惠政策。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促进包括女性在内的市民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因此,目前,对妇联来说,重要的是宣传好现有政策,帮助妇女用足用好政策。


4.加强培训引导,提升妇女创业就业水平。为帮助失业妇女提高就业技能、择业技巧和职业转换能力,根据她们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组织采取“大群体法规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和 “小群体求职策略培训”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她们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在技能上具备相应资质,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具体办法:一是因人施教,分层次培训。如对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进行礼仪、卫生保健、家用电器的使用、烹饪技术及婴幼儿护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对创业妇女进行SYB创业培训,传授创业技能、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理念等;二是因地制宜,多形式培训。针对不同情况,切实搞好定点培训和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就是固定培训地点,根据就业形势和需要,对妇女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就是按照用工趋向和妇女实际状况,邀请用工单位进行宣传招募、对口培训。三是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使培训更加灵活多样。在培训形式上,由以集中人员、大班授课的系统培训方式,逐渐转向以就业服务基地为依托的方式。认真组织开展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凡适合女性从事的工种,培训中妇女比例不少于40%。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水平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四是加强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根据市场需求有效配置培训资源,与促进就业有机衔接。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10-09/12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