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西各级人社部门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9-30  互联网

构建和谐社会,最动听悦耳的音符莫过于“民生”,而就业乃民生之本。盘点广西就业再就业工作,几组数据令人欣慰: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4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1.6%;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 81.7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3.54%,低于年度控制数0.96个百分点。

“俯首民生察冷暖,百姓疾苦挂心间”。一组组充满爱心的数字,生动地诠释了我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平民百姓解困”的执政为民理念。斐然成果的背后,承载着人社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性落实国家政策的积极探索,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助推就业再就业

“家门口就有事做,真是感谢政府的帮助!”在广东打工10多年的农民黄以强来到乐业县顾氏茶业有限公司上班,过得很开心。

去年以来,乐业县有1000多名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为使他们返乡不失业、不返贫,该县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然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创业。

像黄以强一样在就业服务机构帮助下,走向新的创业之路的人,近年来在全区不计其数。

“全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努力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力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让他们充分感受党和政府阳光政策的温暖。”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动情地说。

为更好地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我区各级人社部门较快地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把握政策机遇,及时出台各项政策,率先推出创新举措。高效、务实、创新,已经成为各级人社部门工作的主旋律。

就业信息是供求双方沟通的“桥梁”。为更好地为劳动力就业服务,我区按照“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基础台账、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县区、乡镇、村屯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搭建起自治区、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服务平台。目前,全区1223个乡镇、 60%的村委会建立了公共就业工作站,配备了工作人员。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其所提供的就业服务,把群众的就业观念逐步引导到市场经济上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在我区基本形成。

为了给劳动力供求双方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更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创新服务载体,根据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活动,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共帮助677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在春节前后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村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服务,共举办招聘会537场,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17.09万人,本地就业17.63万人;5月下旬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提供服务平台,共组织4230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8.02万个,有4.62万人签订了就业意向。

创新职业培训

提升就业竞争力

“这本国家职业资格证,不仅是找工作的‘通行证’,还成了用人单位给我加薪的筹码。”在百色市右江区,拿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返乡农民工陆友高兴地说。取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后,他被一家电子公司聘用,工资比没有证书的工友高出了好几百元。

按照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依托培训的思路,我区各级人社部门创新职业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加油充电”。

“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加有效和实惠。我们提出了‘返乡不失业、转岗有技能、创业天地宽’的服务理念,开展各种创业、就业培训。”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广大城乡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我区先后实施了“全民创业技能培训计划”和“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

各级人社部门在“方便企业、贴近企业、服务企业,方便农村、贴近农村、服务农民”上狠下功夫,根据“门口办班、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和“进门学习、出门就业”的思路,实施技能培训下企业、进村屯,使培训对象特别是农民真正享受到职业技能的“零距离服务”。

同时,各级人社部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返乡农民工、农村党员、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人群的技能培训。去年,全区共培训各类劳动者超过100万人。

倾情重点困难群体

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贫困、缺乏技能……这是城镇“零就业”家庭、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的形象写照。为改变他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弱势,我区各级人社部门进行了不懈努力。

南宁市五一东社区的老王失业后着实慌了一阵子。家里本来就靠他一人做工吃饭,这一失业,就意味着全家的生计成了问题。然而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自己很快就在社区办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老王满怀喜悦地走上新岗位。

公益性岗位开发如今已成规模,类似老王这样数以万计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通过公益性岗位的帮助实现了就业。对于“零就业”家庭,党和政府的这份“民心”礼物,像春风一样,吹入了他们的心田。

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有声有色,成为我区人社部门在解决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工作中一道分外耀眼的风景。

—— 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程。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要求,通过采取入户调查、分类指导、政策帮扶、跟踪服务等措施,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实施水库移民培训就业工程。从2007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8500万元,专项用于水库移民的就业工作,共帮助30多万水库移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转移就业。

——启动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工程。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投入就业专项资金4500万元,组织培训0-20公里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5万人,其中3.2万人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一个个充满真情的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在八桂大地上相继启动。党心、民心,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中紧密相连在一起。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9-30/12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