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焦"大学生就业报告" 发展空间不够频繁跳槽

网友投稿  2010-07-30  互联网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招聘会上熙熙攘攘、一岗难求;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抱怨留不住人,青年员工跳槽频繁。麦可思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北京市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为何当前应届生就业后难过“三年之痒”?《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成为主动离职的首因。(《中国青年报》7月29日)

青年员工频繁跳槽,入行时间不长,江湖经验却很丰富,这样的情形原本也犯不上大惊小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甚至还可能成为企业、单位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青年为什么会感到“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呢?

这里边不排除青年自身在求职时的“骑驴找驴”心态。入职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制约,经济的压力、没有社会关系作为奥援、缺乏工作经验和能力等等,选择余地不是很大,只能将就着先占下一个地儿,徐图发展。以这样心态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一旦稳定下来,自然不会、也不甘浑浑噩噩地混下去,而会认真考虑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而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自身的博弈力量也大为增强,跳槽离职就会变得很自然、很普遍。更何况,青年员工的“跳来跳去”,其实也与很多企业的“挖来挖去”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如果每一次跳槽都可能使自己的职级和薪酬有大幅增长,则很难避免青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青年员工频频跳槽,与时下我们的企业、单位用人环境似乎关系更大。才华找不到实现的场地,作为必须屈从于僵死的层级,而实力更是让人慨叹万千,基本上抵不上一个好爹好妈。这样的情境之下,也许主动离职是一种不坏的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这些年来,很多企业、单位的内部环境确实有很大变化,“唯才是举”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但是,公众、特别是青年也越来越感受到从职场上传递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或可视为一种沉滓泛起。那就是当下的人与人的竞争越来越不再单纯,不再孤立。青年在事业上的竞争,往往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成为一种拼爹、拼身份、拼社会关系的角力。这样的挤压不仅会传递给职场极为负面的暗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摧毁青年员工原本积极的就业热情。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特殊照顾干部职工子女就业的情形,近来已不鲜见。试想,入职之初,青年已经遭遇了这样的不平等竞争,而入职之后在个人发展上的竞争,想来一样不会那么单纯。已经有调查显示,青年、特别是底层青年在向上流动的路径上,可谓荆棘丛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石秀印分析,底层民众的向上流动之所以遭遇固化和封闭,原因之一是被“社会排斥”和“社会挤占”。某些强势的利益群体排斥底层民众的进入,挤占了本应属于底层民众中人力资源品质较高者向上流动的机会。(《人民论坛》7月20日)可见,缺少社会关系关照的青年员工若想崭露头角,困难可想而知。主动离职,有时候实属无奈之举。

一个健康的就业环境,对于员工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关系重大。时下企业流行的推迟年终奖发放时间、扣押员工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等方式,只不过是扭曲了的留人法门,这样的方式,可能留得住人但留不住心。企业、单位应该营造一种能够让青年员工看到希望、感到有发展预期的环境,不然,不仅企业常常会陷入捉襟见肘困局,这个社会前进的动力也会因此受到阻滞。因为,青年代表未来。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7-30/12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