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山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8-26  互联网

  内容摘要: 大嫂工作坊的管理相对灵活松散,采取集中加工与发外加工相结合的形式,让参加就业的群众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就业。而在中山最新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则对就业困难人员有了更明确的认定。

  今年43岁的苏平兰是港口镇中南村白花10队的村民,此前她靠打散工每月只能赚取数百元维持生活。自从社区办起“就业工作坊”,苏平兰和几个邻居一起报名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如今苏平兰的月工资已经翻了两倍。

  事实上,苏姨今天过上较为幸福的生活,仅仅是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5月以“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形式,探索通过社区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以来,至今年7月全市已成立社区就业基地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难能可贵的是,这数年里中山各级财政对社区就业的扶持可谓是不遗余力,乃至于不少外市调研者在深入了解中山的社区就业制度后不禁坦言:“这真是一项真心实意为群众的好政策。”

  关键词:

  财政大力补贴

  政策摘要:

  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岗位补贴由当地财政全额负担,补贴标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06年开始中山就在积极发展包括“大嫂工作坊”、“社区车间”在内的各种社区就业方式,并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成效相当显著。

  在这些政策当中,对社区就业推动力度最大的,无疑是一个个有力高效的执行政策。为了将社区就业这一推进就业思路执行到底,从市级层面到各个镇区,都是费尽心思。

  例如,火炬区出台了《资助农民就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石岐区制定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等配套文件,小榄镇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及“以酬代补”机制,黄圃镇实行“人手不够,政府安排;经费使用,政府支持;企业对接,政府协调”的做法。政策的落实到位,大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推进社区就业,今年6月中山再次出台了《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试图推动和规范社区(村)一级设立社区工作坊(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灵活就业场所。在这一新规当中,经费补贴与资金监管同样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经费补贴这项规定中指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且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除外)月收入达400元以上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场地费、办公费等运作经费补贴。

  而在资金监管上则明确,社区就业服务基地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骗取、套取或贪污、挪用补助资金等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纪责任。

  此外,为了增强镇一级的积极性,在此次办法中还明确指出,除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外,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关键词:

  基地认定条件

  政策摘要:

  以企业社区车间、大嫂工作坊、农业工作坊、家政服务坊、残疾人就业基地等不同形式,设立有利于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服务场所,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免费为持有《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来料加工、园林绿化等灵活就业岗位,依法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的,均可申请设立社区就业服务基地。

  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是始于2006年的“大嫂工作坊”制度。实际上,在这四年间为了帮助更多困难群体就业,中山先后涌现出了相当多的运营模式。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全市已成立非赢利就业实体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这些模式包括在许多镇区广泛推行的“大嫂工作坊”模式。即针对就业困难妇女群体学历低、技能差、年龄大、需要照顾家庭等特点,鼓励、支持基层农村、社区开办以简易手工加工为主业的“大嫂工作坊”,为基层农村、社区的妇女、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大嫂工作坊的管理相对灵活松散,采取集中加工与发外加工相结合的形式,让参加就业的群众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共有107个大嫂工作坊,超过3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又比如在部分镇区较为流行的“农业工作坊”模式。针对农田保护区内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缺乏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技能较高等特点,中山从 2009年起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工作坊,把农村“4050”人员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劳务派遣,主要从事建筑、农机维修、绿化、捕鱼、蔬菜加工等工作。

  截止至8月份,全市共有2个农业工作坊挂牌运作,140多名农民参与灵活就业。当中,南头镇还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本地农户发展外耕农业,对承包鱼塘面积 20亩以上、种养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的外耕农户,给予每户最高借款3万元,借款最长期限延长至4年,免收利息等政策优惠,解决了近250户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

  针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家政服务市场不断扩大等情况,中山从2009年起还在条件比较成熟的镇区,由市妇联组织成立家政工作坊,与当地酒店、公司、学校等单位签订了劳务协议书,吸收已参加原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培训的本地妇女担任家政员,实现就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已成立1个家政工作坊,有64名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

  伴随着多种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兴起,如何合理规范这些模式,通过政策的有力引导,促进更多企业为困难群体开放就业岗位,这成为执政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在今年6月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中,就对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认定条件提出了更加明确规定。

  关键词:

  困难群体认定

  政策摘要:

  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就业困难群体的认定,同样是推动社区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将就业困难群体确定下来,才能方便各个部门出台各种针对性举措。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年来中山在全面调查了解辖区城乡劳动者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已经将就业困难人员信息数据全部录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特困职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员、享受低保并确实就业困难人员作为援助重点,通过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畅通绿色就业通道,确保其实现就业。

  而在中山最新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则对就业困难人员有了更明确的认定。根据该办法,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明确了困难群体的认定范围后,当前全市许多镇区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切实解决许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如坦洲镇为促进“三偏”(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差)人员就业,在全市率先设立本地女性劳动力车间;小榄镇提出将社区工作坊的帮扶对象范围扩大,由大嫂工作坊单一帮扶弱势妇女扩大到社区工作坊,全面解决社区中下层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栏目策划统筹:何又华丁保权执行:盛远中黄煜升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8-26/12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