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湘乡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现状、问题及对策

网友投稿  2010-08-17  互联网

发展劳务经济既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对加速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湘乡市农调队对全市发展劳务经济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湘乡市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湘乡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90余万,其中乡村人口82。14万,占总人口的91%,耕地面积64.62万亩,其中水田57.98万亩,旱土6.6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农村劳动力49.1万,高中以上文化劳动力8.1万,占劳动力总数的16.4%,初中(含初中)以上劳动工7.98万人,占57%.庞大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耕地面积形成突出矛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成为缓解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抽样推算,2004年上半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11.04万人,域内就地就近务工人数约4.6万人,合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64万人,从转移劳动力的结构来看,年龄16-30岁占50%,31-45岁占30%,45岁以上的占20%,从性别来看,男性占45%,女性55%,从外出时间长短来看,全年外出务工的占48%,一年以下半年以上的占45%,半年以下的占7%,从外出劳务输出的途径看:有组织外出和社会招聘外出的占10%,通过亲缘、地缘、人缘关系介绍外出的占34%,自发外出的占56%。从外出的走向来看,跨省务工占42.5%,出县市的26.2%,市内就地转移的占31.3%,外出劳动力打工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沪、浙、新疆及本省的长株潭等城市。从外出劳务从事的行业看,主要是制造业占35%以上,其它依次是: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社区家政和文教卫生业。从整体上看,全市劳务输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劳务输出地域逐步拓展。劳务输出地域内由过去单一流入广东逐渐向更多的地区扩展,呈现出沿海和内地、省外省内劳务市场并举的新态势,在地区流向上,该市劳务输出仍以省外市场为主。全市外出务工的42.5%转移到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新疆等地,还有大量的向国外转移,据调查,全市有68人在国外打工。

(二)劳务输出的模式逐步多样化。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自主择业型。即农民通过亲友介绍或自发地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自发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务输出的最主要方式,有序有组织输出比重还不大。2004年上半年,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的占34%,自发外出闯荡的占56%,有组织输出的仅占10%。

(2)产业引导型。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千方百计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济,吸收大批富余劳动力就业,如湘乡市有大小皮革企业33家,年产值达8亿元,为农民解决就业岗位6000多个。另外铸造业、造纸业、建材业等也为农民解决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3)能人带动型。即农村中优秀人才,带领农民外出承包建筑、安装工程,整体承包劳务,这种形式既转移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又造就了一批"老板"型人才,如湘乡市东郊乡王先云、许福球等,带领农民到新疆承包建筑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办起了4家建安企业,吸收的乡内外剩余劳动力5800多人。

(4)地缘型。农民外出务工往往是"出去一个,带走一落",形成行业化、区域化。存在相对密集分布的现象,像月山镇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已有近70%的农户在长沙、株洲等城市从事米粉经营,目前从业人员达13000多人,起始由该镇太平村周金华、吴国良、吴加良等一些有胆识的农民举家前往长沙,经营米粉早餐,他们赚钱的消息在月山传开后,不到两三年月山的米粉店就遍布长沙、株洲的大街小巷,目前数千业主还自发成立了长株米粉协会,促进米粉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产销一条龙。还有像毛田、棋梓几个个体老板成立的湘乡高压送变电公司和建筑公司以前及前面提过的东郊王先云、许福球的建筑公司,大量进驻新疆、内蒙等地城乡拓展业务,带动周边农民外出从业近万人。

(5)技能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专业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应运而生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成了新生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的主力军,据统计,近三年,我市培训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2万,主要培训电脑文秘、计算机应用、模具设计、电工电焊、家电维修、外语等,经过就业培训的劳动力外出平均年薪达一万元左右,比没有参加职业培训的劳动力平均年薪要高3000-4000元。

(6)兼业型和候鸟型。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农忙季节不得不回家干农活,农活干完再另谋职业,而且有活则干,无活则散,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和候鸟型特征,他们中大多数人就业并不稳定。

二、目前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从湘乡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来看,大都是自发的,而有组织地安排外出的不多,政府缺乏对农村劳动力总需求总供给的调查,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没有建立齐抓共管的直辖市服务机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对如何引导农民进城务工思路不明,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2、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对劳动者素质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已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2004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6%,高中及以上的仅占16。4%,岗前培训率不足5%,绝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局限于一些技能要求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工资收入少,就业不稳定。

3、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不宽松。劳动就业、户口登记、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劳保福利等诸多方面都对农民工不利,提高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门槛和就业成本。另一方面,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是一定三十年不变,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导致外出打工者心挂两头,在春节双抢前后进行大规模迁移,造成人为的人力物力浪费。加大了劳务输出成本。

三、加快发展军务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管理体系和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网络化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定向输出、跟踪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及用人单位的经常联系,充分发挥劳动力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建立跨地区的劳务供求、信息发布网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是定向型、基地型劳务输出的路子。

2、要强化以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随着各地经济结构高速和产业转移升级步伐加快,用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技术型人才和熟练工人需求越来越大,而体力型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困难。适应需方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农村劳务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湘乡市作为劳动力的供方,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提早做好打算,一要在农村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延长农村中学适龄青年的在读时间,推迟他们的就业年龄,二是搞好岗前培训,按照市场需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要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劳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壁垒,统筹城乡就业,用配套、系统科学的政策加以规范,打破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户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制度等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格局,建立打工农民的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歧视、,依法保护农民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4、要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一定三十年不变的承包政策,有些家庭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耕地就留给老弱病人耕种,造成耕地的粗放经营,不利于粮食生产。如果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让打工的放心打工,作田能手规模经营农田,这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让外出务工农民更放心务工挣钱。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8-17/12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