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届毕业生求职大战悄然拉开帷幄。而与此同时,各种就业歧视还在不断上演。
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有近七成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而这些就业歧视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性别歧视:知识女性的尴尬
刘莹是郑州某高校的大四女生,从去年10月以来,她就一直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很多单位明确说只要男生”,刘莹气愤地说,“我不明白许多单位招文员为什么不考虑女生,一些机关单位居然宣称招公务员只限男生。”
刘莹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上,更多用人单位不仅把性别要求摆在明面上,而且在淘汰就业者的过程中首遭不幸的也是女生。
席玉娇是南阳某广告公司的副经理,不久前刚歇完产假上班,公司就通知她已经降职为普通职工了。如今,席女士后悔不迭:“早知这样,我何必去生孩子呢?如今,我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加上要照顾孩子,想谋求高就难上加难!”
年龄歧视:中国特色的35岁
今年48岁的欧阳宏先生,去年从加拿大回来探亲,无意中发现国内的招聘广告中都要求:男35岁以下,女26岁以下……这令他十分不解:像我这样的年龄,回国岂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作为网络工程师的欧阳宏,在加拿大刚刚从一家计算机公司跳槽到一家电器生产企业。要知道,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以年龄为前提的,因此,中年人在外国那可是宝贝哪。
笔者发现,将求职者年龄要求限制在35岁以下,几乎是所有招聘会或者招聘广告上都能看见的关键要求、核心标准。笔者翻阅河南的一家报纸,在“求职天地”上,仅仅27条招聘广告中,有“35岁以下”要求的就出现了7个。这7个广告所招聘岗位分别是制冷设备推销业务员、司机、建筑施工员、会计、出纳、外贸跟单员。
·
·
·
迷信歧视:花样繁多的忌讳
即将毕业的某财经学院研究生(论坛) 冯丽静,刚刚应聘了一家私企,虽然初选、笔试、面试发挥都不错,但却一直没有接到录用通知。也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师姐告诉冯丽静,老总对她的工作能力、面试表现、临场发挥都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她的“生肖”。“老板说了,你属鸡,他属兔,生肖犯冲。”
35岁的虎自强是一名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不久前,他到一家企业应聘给领导开车一职。当时,有两个应聘者竞争,工作经验和开车技术都有优势的虎自强却落选了。经多方打听,公司的招聘人员私下里告诉他:“你说你姓什么不好呢?偏偏姓一个‘虎’字,你倒霉就倒霉在这个‘虎’上啦!”原来,公司老总姓杨,因为“虎吃羊”,所以老总心中很不舒服,坚决不聘请他。
地域歧视:不仅仅是“河南人”
提起在应聘当中所遭遇的歧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郭怀亮气就不打一处来。一次他去应聘一家半研究性质的机构,招聘人员开始还颇有兴趣地询问他的专业、学习成绩等,可一听到他报上“籍贯河南”时,便马上改口了:“喔,喔,河南人呀!”随后就结束了问话,让他回去等通知,从此就再无消息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河南歧视”、“河南印象”。即使河南省这些年来外树形象、内求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可是外省市一些人对河南人的主观臆断和故意排斥仍屡见不鲜,以致于一些河南人出差或求职时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
近些年来,为了推介学生就业,笔者曾陆续参加过许多人才招聘会,领略了五花八门的地域歧视。
一次招聘会上,笔者发现一些单位在招聘展台上白纸黑字写着“不要东北人”。当笔者询问时,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我们觉得,东北人比较冲动,好讲义气,爱闹事,所以不准备录用东北人。”还有一家单位干脆宣称不要北京人,理由是:北京人太懒,有八旗遗风。
还有一些地方的单位在聘用人员时,明确表示不要苏州、杭州一带的人,说苏杭人讲究生活品味,讲究享受和安逸,不愿出力流汗,工作不卖力,甚至说“宁要西北文盲汉,不要苏杭书生面”、“苏杭人太精能,不便管理”。
专家建议
面对林林总总的就业歧视,在漫漫求职路上,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竞争呢?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副主任赵建峰认为,尽管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压力,尽管“被雷的总是我”,但大学生们也没必要怨天尤人。事实上,大学生不仅普遍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而且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在职场上大显身手。虽然如今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学生们只要坚定信心、扬长避短,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徐兆铭博士提醒说,对于用人单位苛刻的招聘条件、“雷人”的招聘试题,大学生不是不可以迎合,毕竟求职的历程太过煎熬,顺利就业才是最大的精神慰藉。但是,这种迎合是有底线的,那就是道德和良知、人格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