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厦门本地人就业难 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7-16  互联网

劳动力市场招工现场

  厦门企业不爱招 “厦门人”,已是人才市场上的“老问题”。

  怎样才能把本地劳动力“推销”出去?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有突破性思维,市里将研究支持。

  “支持企业招收本地工,我们正在探讨合适的解决思路。”昨日,相关职能部门一主要领导如是向记者透露。

  算账:用本地人一年要多花三千元

  厦企不爱用本地人,无非是在社保、医保上面,本地人的用工成本更高。

  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以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社会保险缴费标准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养老保险方面,企业招收本市城镇职工,需按1822.80-9114.0元的缴费基数进行缴交,缴费比例为14%;而招收外来工,只需按900 元的基数缴交,比例也只有8%。以一个月算,本地人就要多缴180元左右。

  医疗保险方面,企业招收本地人员,每月为其缴交的医保至少也要比外来人员多70多元。

  两者一加,企业每月要为本地人多投入约250元的成本。算下来,企业一年得多支出近3000元。

  样本:为困难人群进行“差额补贴”

  事实上,为了让本地人就业更顺利一些,厦门多个区已施行 “财政补贴社保成本差额”,来鼓励企业录用本地人员。

  海沧区社保中心主任王声杰透露,企业出于用工成本考虑,不爱用本土职工;因此,通过财政补贴本地员工与外地员工的社保差额,企业录用积极性大大提升。

  据介绍,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补贴从2004年4月开始,截至2008年12月,海沧区共补贴超过5.13万人次,财政共支出2804万元。

  难点:财政补贴不能覆盖全部人群

  然而,补贴人群大多属于就业困难人群,很多本地户籍职工并不在补贴范围内,也因此享受不到这一财政优惠。另外,本地待业人员群体庞大,光靠财政补贴,也不现实。

  随着厦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本地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成为新的重要课题。相关方面的负责人透露,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市领导高度重视。

  因此,如何把目前企业存在的缺工现象,与本地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相结合,仍待解决。记者了解到,这一问题,已进入相关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

  导报记者 易福进 李玉燕/文 张向阳/图

  【专家说法】

  与其补足差额不如提高自己素质

  原厦门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劳动就业专家刘荣忠表示,搞好本地富余劳力就业,关键还是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

  对于目前有些企业顾虑的社保缴费不同问题,刘荣忠表示,市、区政府部门可根据实际,分阶段、分群体地逐步让这些人享受社保补差或其他扶持。

  不过,刘荣忠强调,增强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最关键的还是鼓励引导他们学技术、学创业。刘荣忠曾跟踪发现,有些富余劳力,就业愿望本来就不强。这些人如果都没有什么技术,去当短时工、临时工、普工,一个月拿个一千多元,那他们是稳定不下来的,最终还是待业。可是,一旦他们学到一门技术,工资高了,工作地点离家也较近,他们就很容易稳定下来。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7-16/11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