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广东年轻人参加某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考试,在笔试面试合格后却因体检中查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而被拒录。为此,他们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一审败诉后又上诉。目前,这个“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还没有最终结果。
正像这三位年轻人和他们的支持者所强调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只会有轻度贫血症状,日常生活和工作无碍。但是,体检结果却给他们打上了“血液病”的标签,并将他们排除在公务员职业之外,这是一种明显的就业歧视。
基因检测的前车之鉴是乙肝病毒检测,它曾导致成千上万的求职者遭到乙肝歧视。在此之前,基于性别、年龄、相貌、身高等因素的就业歧视可谓“老土”了。
开发和普及各种检测手段的初衷,本是为了造福于人的健康。然而,在歧视观念根深蒂固,歧视行为又经常不受惩戒的社会环境里,一些检测却成了歧视的温床,这真是科学家和健康工作者的悲哀。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滥用的歧视威胁正在扩展,今天的歧视已经到达了基因层面,也许明天还有什么更“高级”的歧视在等着我们。
为了预防歧视,釡底抽薪之举就是禁止检测的滥用,就业中的乙肝检测已被禁止,三位遭到基因歧视的年轻人已经呼吁禁止公务员体检中的基因检测。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应该全面取消招工中的体检环节,因为只要有体检存在,就无法彻底杜绝就业歧视。
科技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将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歧视而言,体检其实有点像替罪羊,说到底,关键还是机器背后的人——还没有完全自觉到将歧视的“基因”从大脑中彻底剔除出去。对这种“基因”,倒该随时检测,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