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首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经验做法系列报道]北京东高地街道东

网友投稿  2010-06-29  互联网

扶危济困 授人以渔 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东高地街道位于丰台区东南部,辖区面积3.27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19011户,60053人,下设十个社区。其中东高地社区是东高地街道最大的一个社区,有71个楼栋,常住人口 4230户,14874人,大部分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退休人员,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截止到09年底社区共有失业人员529人,其中男356人,女173 人,无就业愿望152人,无劳动能力15人,残疾人12人,出国4人,隐性就业47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6人,315人就业,就业率91%,城镇登记就业困难人员34人,28人就业,就业率82%。

  东高地街道把加强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为宗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主动做到"四个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工作到位),努力实现"三个及时"(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解决)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动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我社区连续三年获得了"充分就业社区"的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建立机制,在加强工作组织领导上下功夫

  街道办事处把加强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了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依托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协管员为骨干的组织结构,和" 工作有分工,责任到个人"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把"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落实各项基础服务工作"的活动内容落实到位、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发挥社区基础作用。 此外,13个社区居委会干部分片包户,再加上298个门栋长,在辖区内形成了一道严密的组织网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提供服务,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为了能更好地为失业人员服务,街道积极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建立失业人员培训活动场所,统一为社区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社区通过宣传橱窗、闭路电视、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材料等,同时还在社区开辟了"就业之窗"的固定栏目,大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和信息,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再就业优惠政策。仅09年一年社区橱窗宣传36期、闭路电视播放公益广告80余次,电子显示屏宣传100余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00余份、出黑板报30期、为失业人员职业指导300余人次。通过积极地宣传动员,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三、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在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上下功夫

  基础工作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必须抓好抓实。

  街道社保所精心组织,要求各社区统一标准、统一报表,建立了全面规范统一的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各类失业人员失业登记和就业去向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首先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五统一",即:统一基础台帐,统一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名称标牌样式及规格,统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标准。其次是建章建制、严格管理,积极发挥劳动协管员的作用。为提高劳动协管员的工作能力,社保所对劳动协管员进行了一系列培训;要求劳动协管员对辖区内所有失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逐一入户登记、分类、造册,全面掌握人员基本情况,对社区失业人员情况做到"四清",即家庭情况清,经济收入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愿望清。再次是社保所健全劳动协管员的管理考评制度,通过三项措施,充分发挥劳动协管员的作用:一加强业务培训及理论学习,定期对劳动保障协管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社区就业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就业再就业方针政策等方面内容;二健全劳动协管员考核制度;三坚持例会制度,每周二召开例会,研究工作,解决问题。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社区结合特色工程--民情日记,建立了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服务制,把310名社区干部和门长划分成16个动态网格,每个网格有专人管理,在民情日记中把失业人员情况、需求等问题及时的反映上来,使社区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对失业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拓宽渠道,力促就业,创造最佳就业岗位

  针对社区内失业人员,社区根据他们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力促就业。

  (一)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创业及灵活就业

  大力宣传市、区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尽快实现就业。通过我们宣传,三年来共新增享受自谋职业、灵活就业政策133人,其中,享受自谋职业15人,享受灵活就业政策118人。

  为了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社区坚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原则,一是为本辖区前来求职的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税费减免政策咨询290余人次。二是组织社区内的低保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对那些困难的重点援助对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宣传相关政策。现已累计举办9期,共有200余名低保失业人员参加,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30余人提档,80余人查档。

  (二)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

  积极开展辖区单位用工情况调查,根据失业人员的特点,结合空岗服务制度,开发适合他们的岗位。社区建立用工岗位信息库,充分利用各类社区资源,广开渠道,多方联系,获取就业信息。一是采取" 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首先我们走出社区调查走访,摸清当前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类型就业人员,及时与社保所联系,随时掌握再就业市场变化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保所及丰台职介组织的招聘会,推荐失业人员参加。三是实行再就业援助制度。

  社区有一位"4050"就业困难人员苏XX,她本人说话口齿不清,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在社区协调下,给她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她有点犹豫不想去,认为比较丢面子,在社区干部们的劝说下还是去了,但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累,也照顾不了孩子,就不干了。社区知道了她的情况后,就把她请到社区来继续做她的工作,让她改变择业观念,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工作。09年年初,大红门集美家居家具城招工,社区在通过信息网络得到招聘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她,让她去试一试,同时给她讲了如何去参加应聘及面试技巧方面的知识,她很高兴地去参加了应聘,通过她本人的努力,终于被大红门集美家居录用了。从被录用到现在她干得很出色。试用期三个月后,单位还给她上了三险。前一段时间她专门来到社区,说:"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区对我的帮助。"看到失业人员找到工作后的喜悦,更加激励了我们为失业人员服务的热情。

  (三)采取五项措施,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东高地街道一是建立机制,开展"七个一"工程。把"开展一次调查"、"制定一份援助计划"、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赠送一次免费技能培训"、"推荐一批创业项目"、"进行一次家庭走访"、"争创一批充分就业社区"的"七个一"活动内容落实到位;二是摸清底数、分类帮扶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管理服务制度;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建立"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长效机制;四是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特点,结合空岗服务制度,开发适合他们的岗位;五是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我们根据社保所的统一要求,建立了"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服务制度,通过劳动协管员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零就业家庭"及边缘人员台账、隐性就业人员台账,针对"零就业家庭"的情况,组织他们自愿填写了《北京市零就业家庭调查问卷》及《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服务计划书》,将"零就业家庭"进行分类,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办法,进行有效的帮扶,确保在20日内为"零就业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出合适的就业岗位,确保100%消除"零就业家庭"。截止到目前,我社区已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9户13人全部就业。

  为确保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稳定性,我们在社保所的指导下,定期对用人单位及本人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方及时沟通,鼓励他们珍惜岗位,截止目前,已就业的 1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均稳定就业。为完善我地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 确保完成全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任务,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了"东高地社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在对失业人员进行逐步排查过程中,发现了2户零就业家庭边缘家庭。其中一户叫郑淑萍,女43岁,住丙1栋37号,离异,孩子上技校,2008年8月从丰台职介转回街道。通过社保所和社区为其本人讲解劳动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为她办理了灵活就业。另一户叫张振铎,男54岁,离婚,住东高地4栋南平房9号,无工作、生活困难,到社区来申请低保,但因为他本人的原因按照正常低保手续他不能办理。社区知道情况后,在为他介绍讲解劳动政策的同时,积极联系社保所,寻找就业信息,几经周折最终为他找到了一份城市信息监督员的工作。

  多年来,我社区先后获得过"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北京市第二届魅力社区共建和谐奖"、"丰台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丰台区文明社区"、"丰台区就业示范社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下一步,社区将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力度,树立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再就业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的形式,增强了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使社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从而使社区的充分就业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6-29/11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