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苏: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6-23  互联网

  问题的提出

  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不容乐观。往年的就业资料表明,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方面,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低于男大学生。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才资源浪费,使传统性别歧视继续延续,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已上升到25%,整体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首先落到了女毕业生的头上。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女性的既有弱势加上工作后随之而来的婚嫁、生育等问题,导致她们在很多领域确实不如男生有优势。据中国教育统计网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08%,其中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6.02%和32.57%。近几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大学生的87.7%,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大学生低8.7个百分点。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 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一项专题调查则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 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有问卷调查显示, 雇佣单位签约时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的女生比例高达78.8%,高出男生11.3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其总数的 64.8%,超出男生14个百分点。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的前提下,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这些数字和事实都在说明同样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劳动力市场不仅没有向女大学生提供与男大学生同等数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岗位层次”和“工资待遇”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 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更引人关注。所谓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说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的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在同一个职位的竞争上,用人单位愿意要差一点的男生而不愿意要优秀的女生。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一般劳动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可能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定义是 “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女大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因其性别遭受到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有区别的对待或排斥。

  国内外研究现状

  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不但中国存在,在国外也同样严重。因此,对于劳动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发现女人在求职时,往往受到以下歧视:单位拒绝那些够资格的女申请人;给女申请人较低的薪水;给申请人不太有吸引力的职位,即工资歧视和岗位歧视,而当女性一旦被雇佣,她们又往往面临着待遇歧视。国外对“女性就业难”的研究集中在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性别歧视原因的理论研究和性别歧视的计量上。

  国内学术界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探讨,已有的对于女性就业受歧视的研究可以基本上划分为以下这四种学术角度。第一,法学角度,认为性别歧视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应该以法律的武器加以解决。第二是社会学视角,将性别歧视与社会文化原因相联系,强调女性的自主和抗争。第三是经济学视角,强调劳动力市场的理性选择和个人偏好,而歧视者会为这种偏好付出经济代价。第四是女权主义者的理论,将性别歧视引入政治层面,并强调其与种族和阶级因素的互动作用。这其中,占据主流的是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一方面,强调用人单位的经济学理性,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认为女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性别歧视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将日益减少。从已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基本的观点是性别对于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文东茅、丁小浩对求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在找寻工作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比女性找到工作的概率明显大,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叶文振的研究表明,性别确实会减少女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概率,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月梅、秦蓓的研究表明,性别对工资的影响非常显著,大学里女性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遍高于男性,但是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无论是第一份工作还是目前的工作,女性的工资收入低于男性,而且性别工资差别随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扩大的趋势。范元伟等利用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数据对影响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搜寻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性别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时间有着显著影响,男生的就业搜寻弹性要比女生大,在控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生比女生要快一个月。戴明清、王克黎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认为传统性别差异思想、就业需求岗位矛盾、专业选择过于集中、狭隘的用工成本核算是女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而性别差异造成女性生理劣势、就业的传统思维方式、女生能力指标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不良个性心理影响积极就业动机是女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张军民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分别是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唆和女大学生面临性别歧视,同时法律对于女性就业的保障不足。朱安平、陆方文等人则从传统性别意识、女工孕产期的补偿费用、女大学生本身的择业偏好和妇女劳动权益保护不力等四个方面解释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女大学生思想状况

  女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她们是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有着前几代青年女性所无比拟的优点:生活条件优越、灵活聪明、多才多艺、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等等,但同时她们也具有许多缺点和弱点。其主要表现为:

  政治信仰认同与疑惑并存

  女大学生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大学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她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尽管高校一直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发挥的作用不大,因为目标远离了大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受现实利益的驱使,一部分女大学生行为方式立足于小我,实现自我,缺乏崇高的政治信仰,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也渐趋弱化。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贡献。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 “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女生在家庭中被当成“小公主”,行为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之市场经济强化了她们的自主观念和竟争意识,她们重视个人的利益,看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她们对于自我选择、自我奋斗的崇尚,冲淡了传统的集体观念,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淡化。“孤独”成为女大学生最具代表性的感情体验。

  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比如有的女大学生不愿和农村的同学住一间寝室,她们有的讲吃讲穿高消费, 生活中奢侈浪费,甚至嘲笑贫困生“寒酸相”。

  以自我为中心,团队观念较差

  女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女生在家庭中被当成“小公主”,行为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之市场经济强化了她们的自主观念和竟争意识,她们重视个人的利益,看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她们对于自我选择、自我奋斗的崇尚,冲淡了传统的集体观念,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淡化。“孤独”成为女大学生最具代表性的感情体验。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要求上,女大学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苛刻得多,找到满意工作不容易。其次,从对职业的要求上看,男生与女生基本一致。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表明,他们的首选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公务员、国家机关、外资、合资和大型国有企业,但是在这类单位中,男生被录用的比率要高于女生。再次,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低,主要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的学校、同样的学历、同样的专业,女大学生所就业的岗位往往要低于男大学生,工资水平也低于男生。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与男生相比,求职的经历要更为坎坷,因为在求职中招聘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歧视方法,致使女生获得的机会少于男生。

  公开的性别歧视

  公开的性别歧视指的是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录用男性。在人才市场发现,在各类招聘企业中有很多家企业都明确要求男生的信息,女生直接被排斥在外。这种显性的性别歧视极为广泛地存在。一位被访的女研究生说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她去南京的人才招聘会看到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正在招人,由于专业对口,自己也喜欢,就过去想投简历,不料走近看时才发现上面写着只招男生的信息。她问招聘人员为什么只要男生,对方说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都是女性,因此要招男生平衡一下男女员工的比例。这个说法看似非常合理,让人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其实在我们的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网站上和学院的信息栏中也经常登有诸如“男生优先”、“限招男生”的招聘信息。一位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女生,大致的原因是:原单位性别比例失调,希望招男生调整;工作性质不适合女生,或者用人单位在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性别的特点,认为女生跟他们的要求不是很协调;还有就是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招女生的理由都非常充分,而且听起来也合情理,在法律上也无可厚非。这让广大女生在面对歧视时无可奈何。

  隐性的性别歧视

  隐性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写明性别,但实际不打算招聘女性。有的用人单位不写明招收人员的性别,但以种种理由拒招女生或以“名额已满”为由拒绝女生。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性别歧视。这也是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位被采访的女生说,有个单位并没有写明限招男生的信息,来投简历的男生女生都很多。但是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所有投简历的男生都会当场有一个简短的面试,而所有女生的简历虽然都被当场收下了,但是全都立即放在了另一边的一个大纸箱里,招聘人员甚至没有看简历上的信息,更没有给女生面试的机会。这种隐性歧视并不给女生任何解释,女生好像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淘汰。事实上,招聘方通过筛选简历的环节就进行了性别选择,这种隐性的歧视更“安全”也更“有效”,对女生的伤害也更严重。隐性歧视比显性歧视更可怕,它让女大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它使女大学生求职过程更加漫长,挫败感也更强。

  女生面试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面试过程中,几乎所有女生都会被问到与恋爱、婚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了女性的性别身份,使女性自觉地意识到与性别相关的生育等问题。在前几年,许多企业在劳动合约中限制女性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如生育权,婚姻权等。即使有女生能够过关斩将通过面试,签约时规定三五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但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的完善,用人单位都不会再明目张胆地签这类违法合同。但是在面试过种中,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都会被问到与结婚、生育相关的问题。一位女学生说,他们(面试人员)没有问打算结婚的问题,但是会问我是否愿意去某个地点工作,如果我不愿意去,他们就会问是不是因为男朋友的关系? 还有一女生特别无奈地说了她的经历:“那是一个基金公司,四月初的时候就开始面试,在面试的时候,他们部门经理跟我说,对我特别的满意,结果被告知:“你很优秀,因为名额有限,录用了一个男生”。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的影响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种性别歧视更加明显。从目前情况看,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对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用人大大减少;其次是跨国公司绩效下滑、业务萎缩,会减少招聘应届大学生的数量;再次是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较大,引发连锁效应,导致企业用工减少。来自“前程无忧”网站的数据显示,该网站2008年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上半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智联招聘的统计显示,虽然2008总的职位数量略有增加,但2008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就业需求量变化尤其明显,预计2010年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历史原因

  传统的性别歧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夸大女性的负面影响,而低估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用人单位在雇佣过程中对男性的一定偏好,往往是从以前的经验得来的,劳动经济学将这种偏好称之为统计性歧视—— 因为观念、传统、文化因素而不知不觉产生的一种“偏好倾向”[12]。同时,也正由于受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自身也认同“男主外女主内”、“夫贵妻荣”甚至“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降低了自身学业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社会原因

  首先,人才市场供求矛盾尖锐。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尖锐的供大于求的矛盾,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可能。其次,目前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就业政策缺位。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上,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较为笼统,缺乏相应的和具体的配套措施。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同等条件下企业雇佣女性往往要比雇佣男性付出更高成本,也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对女性大学生的歧视。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参加工作后就会面临着生育、哺乳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工作,不仅如此,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还必须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因此,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也必然导致女大学生就业要比男大学生难。

  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这一现象与女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导致的男女差异、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女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生理上由于女性体质一般不如男性强壮,而在心理方面,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女性可能会产生自卑、依赖、安稳、从众等心理状态,从而给自己求职就业带来困扰。

  第二,女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的矛盾。和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比较理想化,对未来的职业往往充满一种“浪漫”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例如,一提到做职业女性,女大学生往往会想到坐办公室、做白领丽人,而不愿考虑下车间等工作。

  第三,女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由于受到已有女性就业结构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依赖性有余,竞争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等问题。而社会的高要求与女大学生自身素质低的矛盾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女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于男生,工作能力也绝不比男生差,但对于工薪的期望却要低于男生。而实际的就业经历也的确要比男生坎坷,为什么在就业阶段,女大学生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呢?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难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构性大调整,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普遍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大批的工人被机器取代,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下岗”人员,可以说,就业难从来就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

  其次,杜会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歧视观念对今天的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地位依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社会是男人的事业,家庭是女人的舞台”等等。这些歧视女性的思想势必会在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第三,学习成绩好,是学生干部,这些固然是劳动力素质的保证及体现,但却不是市场竞争能的全部。劳动力市场所竞争的是综合劳动能力或者说是劳动效率,它包括学历、能力,生理、心理以及价值观等等。由于既定的非劳动力市场因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是受天然的女性特点影响的。政策规定妇女比男性要早退休5至10 年,因此女性的福利支出要高于男性。而这些在非市场化的过去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没人过多地关注投入和产出的核算这类事情,但是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单位 (私营、集体以及希望赢利的国营企业)越来越重视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出于经济理性,雇主很自然的要考虑雇佣成本的现实,在哪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雇佣男性。于是,在广东的打工妹中,“要生孩子就辞工”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济理性的用人单位的雇佣决策势必要全面衡量使用劳动力的成本与效率。

  最后,女性自身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会产生“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附庸心理,把自己的未来建立在对他人的寄托之上,认为配偶的事业比自己的事业还要重要,一切应以对方的需要为中心和重心。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遭遇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选也使一部分女生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失落感并且萌生了退出竞争,“另辟蹊径的想法”。

  毋庸质疑,“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对女大学生本人还有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首先,它会造成专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第二,它会产生消极的社会示范效应。打击父母对女孩教育投入的积极性。第三,女大学生经济不能自立会降低她们的社会政治参与度以及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最后,按专业能力就业的障碍还会促使部分女大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自己自然资源的非正常利用,走上一条缺乏自爱又危及社会的生存之路。因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最终会转变为社会成本,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必须面对和亟待处理的问题,就目前而言,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政府鼓励中小企业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促经济平稳运行,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的支出,扩大内需,可以有效的拉动就业量的增长;对大量吸纳女大学生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鼓励中小企业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发展快、吸收就业量大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影响下,使服务业释放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的政策,努力在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是进一步完善保护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劳动法和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相关立法;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明确规定就业平等、禁止就业歧视;制定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从立法上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推进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改革原有的生育保障制度,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社会承担并补偿,或通过对女职工较多的行业进行补贴,给女职工的配偶放产假等方式,减小企业招收女性职工的成本差距。

  三是建立健全对用工企业的补偿制度。所谓补偿制度,对女职工生育和哺乳期的误工进行社会化补偿,即企业单位照常支付女职工在计划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工资,而后从上缴给国家的经营税收中扣除,是对企业接受女性就业所带来的“性别亏损”给予合理补偿的调节制度。

  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就业歧视监测部门,定期检查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并对存在性别歧视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对于就业歧视争议应建立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设立一个专门受理就业歧视的机构,受理性别歧视投诉,监督、起诉用人单位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一,女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女大学生要认真研究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国家就业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理念。要坚信寻找到的新“归宿”,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技能、人脉、资金或其他资源的积累,能够为获取自己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业。如今, 男女平等, 巾帼不让须眉,因此,女大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

  第二,女大学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女大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品格与修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女大学生应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创新。女大学生还应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有关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女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优势。女性的语言能力较强,女性在形象思维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性方面往往比男性更胜一筹,女性的人际交往能力、忍耐力等方面也很出色。女大学生正确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强竞争意识,是解决女性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平等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女性群体的整体素质及其可持续发展,而且必将制约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使女大学生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女大学生要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当前的就业现状,以健康的心态和优化的实力去规划自己的就业前途。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传统观念的改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能进一步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6-23/11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