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过后,有关用工荒、招工难、用工缺口的报道总是不断见诸媒体。然而,与沿海地区频频告急的民工荒不同,仅仅到今年3月10日,赣州开发区就已经完成春节招工6500余人,解决了企业春季用工量的81.25%,整个春季,共计帮助企业招工11000余人,企业春季用工量得到满足。
是什么破解了开发区的招工难题?赣州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凌告诉记者:新形势下,要转变观念,拓展新思路,开阔新眼光,创造新途径,各方联动,校企对接。具体说来,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服务措施三措并举,成为开发区破解招工难题、打造良好务工环境的制胜法宝。
行政措施:从体制上破解企业招工难
2009年7月,开发区通过机构改革,组建了副县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设置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从体制上保证了开发区服务企业招工的机构职能,同时鼓励区内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开发区专门成立了赣州开发区招工服务领导小组,由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直接指导和服务开发区企业招工工作。2010年年初,开发区把服务企业招工的任务下达到了区直各部门(单位)、各镇(街道办事处),明确了区直各部门(单位)、各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服务企业招工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服务企业招工的第一责任人,并将招工任务列入全员风险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大增强了各级服务企业招工的责任感。
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长根告诉记者:每一次开发区领导视察企业时,都会问上一句:“招工有没有什么困难?”这样的关切让他倍觉温暖。
负责招工工作的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胡春林则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差外地,和饭店里的服务员聊天,他总要询问对方哪里人、为什么出来打工、收入怎样、每天上班几个小时、当地消费水平如何……一方面掌握了大量外地务工环境的有关资讯,有助于寻找自身优势和差距;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向外界推介赣州良好的务工环境,吸引更多外地务工人员落户赣州开发区。
经济措施:从机制上破解企业招工难
为了最大限度刺激招工,开发区不惜重金进行经济鼓励:
——招工补贴。社会力量和劳务输出中介为开发区企业每招收1名工人,并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上岗1个月以上的,开发区财政给予5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持续上岗在6个月以上的,开发区财政再给予1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
——岗位补贴。企业安排区内“4050”人员就业,对与其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开发区财政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企业100元/月人的岗位补贴,最长为3年。
——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对园区内的生产型企业,招用区内劳动力,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企业缴纳的50%部分,由区财政给予补贴,最长为3年。
——培训补贴。根据园区企业需要,鼓励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园区培训和输送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与园区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给予培训单位职业培训补贴。初级技工职业培训补贴为200元/人,中级技工职业培训补贴为500元/人,高级技工职业培训补贴为1000元/人,技师职业培训补贴为2000元/人。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企业每年新招用的员工,由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员工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给企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新市民公寓。对在区内企业务工3年以上,且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年龄在23周岁至35周岁且无自有住房的已婚农民,可申购由开发区统一建设的新市民公寓。
——校企合作奖励资金。鼓励高校、职业院(技)校毕业生到开发区企业实习和就业,对支持毕业生到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学校由开发区财政给予奖励。
——社会保障。对连续两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准予迁入城区户口;在园区就业的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由教育部门就近安排,不收取借读费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外地员工在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用工合同,工作满1年以上,并交纳了养老保险的,员工个人交纳部分,由区财政给予50%的补贴,时间最长3年。
位于开发区内的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有一对夫妻员工:段桢干和黄小红。夫妻俩过去在东莞务工,干了七八年之后来到赣州开发区务工。段桢干告诉记者,赣州这边的工资待遇和东莞那边比相差不了多少,但是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更为齐全,所以他们选择了留在赣州。
这是务工人员为开发区良好务工环境投下的质朴的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