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拆迁 流动学生如何上好学

网友投稿  2010-05-20  互联网

  北京30多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6月前将完成拆迁,涉及2.1万名学生

                                                                                                          城市拆迁,流动学生如何上好学

  对于来自湖南邵阳12岁的袁彤艳和她的弟弟来说,这已是上学后的第七次转学了。今年春季开学时,由于原来就读的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桃园学校拆迁,她和弟弟一起转学到了昌平区东小口镇经纬学校,这同样是一所民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袁家姐弟俩转学的背景是北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部分区县土地大拆迁。今年6月前,北京市朝阳、石景山、昌平、丰台等几个区县将完成面积不等的拆迁。全市被拆迁的学校中既有公办校,也有30多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约2.1万名学生。北京市教委表示,绝不让一个孩子中断学业,相关区县都将按“就近入学”原则,以公办校为主妥善安置受影响的学生。

  到目前为止,分流学生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记者进行了采访。

  民办学校迎来大量分流学生

  据了解,此次拆迁所涉及的腾退学生,很多都选择了新的民办学校。经纬学校校长李俊山介绍说,经纬学校现有学生700多名,有100多名从北皋实验学校转来,还有五六十名从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转来。学生增多后,每天做操时,不算大的操场上更站不开了,学生只好分年级隔天出来做操。由于学校的经济能力有限,师资不太充足,有的美术教师就代教体育和电脑,数学教师还兼教英语。

  和经纬学校一样,不少拆迁的民办学校都迎来了大量分流学生。朝阳区来广营乡红军营希望学校700多名学生中,有100名左右是这次拆迁分流来的。朝阳区马各庄文武学校洪主任介绍说,该校也有150个左右从其他学校转进来的分流学生。皮村同心实验学校校长孙恒介绍说,附近几个村子都受到了拆迁影响,学校新增了七八十个拆迁分流来的学生,不大的教室也已挤得没有空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兴区拆迁涉及旧宫新苑学校等校2300多名学生;昌平区回龙观村向上学校拆迁后,原来的1500多个学生不得不各找出路……这些学生大部分选择到新的民办学校就读。

  频繁搬迁影响儿童成长

  刚刚12岁,袁彤艳已换了7次学校。在老家读了半个学期后,她到北京的英杰小学上学前班、一年级,接着转到了育英小学、阳光实验小学、春风学校,此后又转到了桃园学校和经纬学校。“基本都是因为学校要拆。”袁彤艳说。

  长期研究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说,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以及社区里的好友、伙伴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而拆迁会使孩子离开好朋友。频繁搬迁会影响儿童的成长,也可能导致儿童的适应障碍。

  这些孩子还不得不面临更多的新变化。经纬学校教学主任袁海涛介绍说,由于学校流动性大,该校小学有530多人,但初中只有两个班,共50多人。“一到初中,许多学生为了上高中、考大学就只能回老家,还有一些读了技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这学期也流失了近100个孩子。流失原因主要是周边村子拆迁,一些家庭带着孩子搬迁,有的孩子干脆回老家上学了。

  “现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都搬到六环外了,再搬就到河北了。对这样的学校而言,选任何地方其实都没有稳定感。”孙恒希望教育部门能通过降低民办校办学门槛、利用闲置校舍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让孩子有稳定的教育环境,这样会有利于流动学生成长。

  公办校扩容缓解入学难题

  原校拆除后,小男孩王延涛的父母就带着他找到了朝阳区东坝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公办校。在学校和乡政府登记、区教委统一研究后,他被顺利安排到了东坝中心小学。

  校长肖海岩介绍说,区教委要求公办校每班增加5个学位容纳分流学生。该校原有22个班,一个班35人左右,每班增加到40人就需要把教室后面的柜子撤出去,挤着坐。“这样一来,每学期安全疏散演习的时间就长了,安全达标就困难了,教师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据了解,在此前接收了3名分流学生后,该校已按照区教委安排,将附近一所有400多名学生的公办校——驹子房小学合并进来。肖海岩说,驹子房村已全部拆迁,为容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驹子房小学原校舍得以暂时保留,专门用于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在公办校容量有限的现状下,能像王延涛这样幸运地进入公办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北京市教委表示,一套分流学生登记、汇总的程序已在朝阳区等地进行试点,将在全市推开。目前,朝阳、海淀、丰台、大兴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较多的区县已开始制定规划,通过扩充公办校班额、提高校舍使用率等方式,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

  “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需要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区或以学区为单位统筹考虑,整体调配资源。”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认为,政府部门要对流动子女的数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此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一些公办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符合办学资质的民办学校也可以成为流动学生就读的重要补充。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5-20/11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