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积极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掌握常州市女性就业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女性创业就业的建议措施,通过走访劳动、工商、职介等部门和部分乡镇,对全市女性就业状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常州市当前的企业基本状况和女性就业形势分析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常州市企业经营状况有所趋紧,新办企业增幅有所下降,亏损企业有所增加。据对全市民营经济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1-6月,我市新增私营企业4334户,新增注册资本109.18亿元;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亏损额2.66亿元,同比上升25.7%。总体而言,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高新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但部分行业如服装、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行业和低端加工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冲击较大,部分企业亏损或关闭破产,就业问题也日趋显现。2009年1-9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1万人,其中女性人数1.58万人。截止10月末,全市就业转失业人数达 31677人, 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7056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也面临着较大困难,预计2010年1万名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这还不包括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二、常州市女性就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女性的观念急待更新,就业主动性有待增强。部分新成长起来的女性就业群体,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懈怠思想,眼高手低的现象突出,加之外来务工女性的增加,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被那些肯吃苦、没有“架子”观念的外来女性所挤占,对本地女性产生一定冲击。部分下岗再就业女性在就业观念上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苦脏累工作不愿接受,导致有些事没人做,有些人没事做的现象,只愿从事一些辅助性的简单劳动,严重缺乏按市场需求重塑自我的主动意识。 二是就业女性群体整体素质、就业能力急待提高。部分新增就业女性不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不深入,使得新增就业女性年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下岗再就业女性素质低、技能低、心气高,已成为女性再就业的最大障碍,况且多数面临再就业的妇女,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发展资源匮乏,短时间内提高再就业女性素质难度较大。 三是对适合女性创业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品牌意识不突出。在适合女性创业就业的领域内,缺少引导女性创立品牌意识的相关培训,一些新增的女性就业群体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在新领域创业优势明显的特点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女性就业领域的拓宽,加之扶持并形成品牌行业的扶持政策不完善,制约着女性创业就业形成行业品牌。 三、常州市妇联在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举措 近年来,常州市妇联以城乡统筹为抓手,以整合资源为目的,以项目推进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支持和相关部门协作,多元化融资等途径,形成了小额贷款、项目扶持、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社区平台建设等政策,形成了一套具有常州特色的积极就业促进体系,为提升妇女能力素质,优化我市妇女就业环境作出了贡献。 (一)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各项就业活动出台 根据中央和省先后就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意见》、《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从加强领导、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将就业援助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常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常州市妇联围绕中心工作迅速行动,在全市各大活动中全力组织、积极配合、力求实效。 去年起,常州市妇联与市劳动保障、经贸、财政等11家单位共同推出了“城乡百千万创业工程”,共征集创业项目130多个,成立了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评选创业明星。对全市有创业意愿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进行创业扶持,在活动中,市妇联广泛动员,并组织有创业志向的女性报名参加,积极筹备、认真投入到创业项目征集、创业培训、政策扶持等工作中去,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全市创业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和协调督查、组织推进、效果评估等工作。今年,市劳动局牵头,市妇联积极配合与人事局、总工会、共青团、残联等多家单位联合制订了《常州市2009年就业服务系统活动评方案》,在全市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细化活动内容,创新服务举措,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市妇联积极参与“零就业家庭专项援助”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和动态援助制度,搜集单位用工信息为零就业家庭人员介绍工作,努力实现本地区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常州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各项就业政策、项目的出台和运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努力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就业机制和全方位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实际行动帮助各类创业女性、就业困难女性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通过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全方面就业服务 常州市妇联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网络,依托各级巾帼培训基地、吸纳社会师资力量、整合政府部门资源,为广大妇女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单式”培训服务。 协调部门,整合培训资源。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借助有效资源共同开展培训工作。联合市供销社举办农民女经纪人培训班,为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现已有300多位农民女经纪人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争取农林局、农工办等部门对农村女能人、女能手的培养和扶持,通过密切合作,农技专家与妇女对接,水产、养鸡、蚕桑、水稻载培、水稻机械化等实用课程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开展。举办女大学生创业培训班,把SYB课程送进校园,组织了专业讲师及专家为女大学生进行创业计划、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及后续市场经营等课程的讲授,以知识培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由讨论等形式,为女大学生提供培训和指导。 打造品牌,拓展巾帼培训。全国妇联培训基地常州市巾帼培训中心,不断拓展培训业务,开辟了职业店长、星级月嫂、SYB创业项目、“1+X”复合型技能等新型培训项目,对单亲贫困妇女、4050妇女等就业困难妇女实行免费培训,形成规范化办班、系统化授课,帮助受训妇女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就业。2009年共开办了免费的家政技能培训班7期,对来自全市450多名下岗失业及外来人员进行了培训。为了帮助女性服刑人员出狱后能通过自食其力为社会所接纳,市妇联牵线市巾帼培训中心将培训班办到了监狱,因地制宜确定了技能帮教培训规划,开办了烹饪、美容、足疗等一系列培训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全市共有新市民妇女培训基地53个,省级巾帼示范培训基地6个,市级巾帼培训基地6个、辖市区也分别设立了培训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妇联培训基地、省、市各级培训机构齐头并进,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组织网络。 扎根企业,开展转移培训。市妇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转移培训,使农村转移妇女真正得到实惠,有效推进全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新市民巾帼缝纫培训基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几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和企业,对新招收的服装企业员工开展缝纫技术定单式培训,已培训了9000余名学员。今年以来,市妇联将直接把技能培训送到企业车间、送到职工操作台上,针对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殊需求,常州妇联积极牵线搭桥,在武进盛隆皮业和常州华锦针织厂开展了关爱企业、服务企业缝纫培训班,共为800多位职工提供培训,帮助她们提升技能。同时,用好培训券组织动员有培训意愿的女农民,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返乡创业或在城镇稳定就业,今年共培训农村妇女760人,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妇女致富增收。 以赛代培,提升行业水平。为提高城乡妇女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激发她们学技术、勇创新、促发展的积极性,常州市妇联连续几年在以女性为主体的行业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以女性为主的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妇女机械炒茶技能比赛和无线电装接工比赛等赛事,选拔出了多位女“技术状元”和一批行业技术能手,有力促进了城乡妇女劳动技能的提升,打造了一支会理论、懂技术的新型女性技术人员队伍。 (三)畅通就业通道,为女性就业提供保障 首创女性招聘基地。2007年,常州市妇联所属巾帼咨询发展中心在江苏省首家建立了女性招聘基地,每月定期开展公益性招聘活动,对前往求职者的登记费、职业介绍费、招聘进场费实行全免;有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者参加巾帼中心举办的家政、计算机培训费用也全部减免。中心正式开通“巾帼一点通资源网”,建立职位信息资料库,帮助求职者足不出户了解岗位信息。巾帼再就业网站、巾帼再就业点心车、爱心家政服务卡、巾帼社区创业工程、家政行业协会、巾帼家政服务员星级评定办法等家政服务品牌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家政行业具有一定影响。 积极举办招聘活动。一是举办招聘会带动就业。依托市巾帼招聘基地,定期开展公益性招聘活动,今年共举办了“新春综合招聘会”、“迎三八女性专场”等13场现场招聘会,共有942家用工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数18157个,应聘人数近50000人次,达成意向12511人次,为广大妇女和众多企业搭起一座沟通供需信息的桥梁。二是搭建职介平台帮助就业。充分发挥职介所等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完善择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落实等服务功能,今年以来共登记求职8139人,介绍成功3376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10992人次,其中用工单位成功率40%左右,用人家庭成功率达60%左右,进一步拓展了妇女的就业渠道。 (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女性参与经济的程度 以组织引领带头人。以培育组织,提高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来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2006年成立市农村女经纪人和科技女能手两个联谊会,积极探索“妇代会+协会”的组织模式,把妇女协会建到产业链和致富项目上,由村妇代会主任、科技致富女能手、女种养大户牵头,将产业相同、地域相邻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由妇女牵头的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农林局一起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女社长,依靠购买高性能插秧机等先进农业机械,组织开展跨区域作业,承包土地经营,探索带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女性领衔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得到了逐年增加,目前全市专业合作组织中以女性为法人的有50家,其带动效益和农户的增收效益日趋显现。 以资金助推创业者。在一项关于“女性自我创业需求与建设女性创业体系”的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女性创业中,资金缺乏是遇到的较大困难之一;针对这一难题市妇联通过自筹资金、借助银行、争取相关职能单位支持的方式,为妇女从事的创业活动构建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项目化平台。2003年至今培育扶持“巾帼创新业”74个,现代高效农业“三八”示范基地73个个,发放扶持资金近50万,为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13个女性科技项目争取科技资金达261万,极大地鼓舞了妇女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连续五年举办“企业融资与发展”恳谈会,创设银企双赢平台,帮助女企业家融资达3.5亿元。2005年,又推出“巾帼创新业”小额贷款项目,为处于创业初期的女性发展项目提供3—5万资金支持,至今已为29人次提供贷款147万元,帮助我市许多下岗职工变成了小老板,迈进了创业的第一道门槛,成为深受下岗人员、失地妇女、女大学生欢迎的一项惠民政策。为加大对创业女性的扶持力度,市妇联筹建了“裕兰巾帼创新创业基金”、“SYB创业基金”等两个百万基金,为女性创业提供资金帮助。为适应广大创业女性的需求,今年,还将推出了最高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的“巾帼创业贷款”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采用专人专管的一站式服务,为女企业家贷款实施优先调查、优先授信、优先发放的绿色通道服务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10%的优惠。同时,与常州市盛景昌投资担保公司合作,为女企业家提供低费率贷款担保,努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支持,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培育创业典型,发挥带动致富效应 妇联积极营造鼓励、推动女性创业创造的社会舆论,选树宣传一批下岗后不等不靠再创业成功的女职工、心系百姓带领帮助群众致富的女村官、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致富的女能手、大学毕业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等先进典型,鼓励她们带动更多的女性实现就业,激发广大女性自主自强的创业意识和自我超越的强烈愿望。 女能手带动一批。在妇联组织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女能手带动作用,如溧阳市养殖女能手胡明牵头成立兴竹禽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农户”的模式,对80户贫困妇女养殖户免费赠送鸡苗20000只,价值4万余元。并对部分特别贫困妇女提供鸡饲料。这些养鸡户将享受“三统一”的服务,即统一苗鸡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收购。每个养殖户平均净增收益11元/只鸡,成效初显。部分妇女利用第一次收益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脱离了贫困。试点成功后妇联继续扩大适合农村妇女养殖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能手带动和项目帮扶的效果。 女骨干增富一批。基层妇联充分发挥作用,妇代会主任“双带”作用全面发挥,她们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财富的基础上,带动全村(镇)妇女共同致富。金坛市直溪镇邓慕村村妇代会主任华罗芳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组织村民开展手工编织项目。在她的带领下,当地妇女纷纷加入,形成了一支80余人的编织队伍,其中年龄最大的69岁,每月增收600-1000元不等,这种既照顾到了家庭,又种好了责任田,还能挣现钱的致富形式受到当地妇女们的欢迎,并在金坛各乡镇得到推广。女企业家吸纳一批。市妇联通过宣传动员,引导女企业家在致富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创造岗位,吸纳女性就业。武进盛隆皮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新梅,白手起家,打造了年生产皮衣100余万件的“皮装王国”,在她的带领下众多妇女姐妹,不仅走出了农田、走出了乡村,而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际市场。如今年销售总额达1.5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当地剩余女劳力1800余名,培训接纳苏北地区劳动力200多人,其中女职工占70%。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女状元。如今她又开发花木培育项目,从事高效设施农业。薛新梅说,当年办厂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厂里的几十名工人跟着她有饭吃,而现在她要让与她合作的千万家种、养殖农户奔小康。 (六)培育无围墙工厂,创造女性就业岗位根据最近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市现有返乡妇女13987人,有43.6%的妇女由于就业困难不打算外出打工,其中77%想留在当地从事非农职业。市妇联在积极开展培训、落实就业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女性的项目和岗位,各级妇联上下联动,联系外包加工业务、开辟民俗工项目等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无围墙工厂成为帮助农村女性就业的新渠道,在全市得到推广。近年来,新北区大规模征地拆迁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村妇女劳动力队伍,新北区妇联依托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这一民俗工艺集聚优势,在园区内设立了巾帼创业培训实践基地,启动了专为失地农民免费提供的乱针绣培训班,首批“绣娘”通过培训全部落实了岗位。通过创办妇女创业培训实践基地,发展适合民间手工艺特性的“无围墙工厂”,既能让广大失地妇女不出门不离乡就能学到手艺、寻到岗位、增加收入,又能让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中的入驻企业不断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更能增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力量,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目前,“无围墙工厂”以其无投资、无风险、不出家门又无年龄学历限制,既照顾家庭、又兼顾农活,还能增收致富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了全市广大农村妇女的热烈欢迎,各级妇联组织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相关技能培训,发展了一批具有无围墙的工厂美誉的“家庭致富手工业”,开拓了服装珠绣加工、橡胶制品修边、电子原器件安装等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金坛现有从事“无围墙工厂”加工的农村妇女、城镇失业妇女近8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9000元,受到了当地妇女的欢迎。 四、思考和对策 (一)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通过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开辟就业门路,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同时发挥妇联组织在促进就业特别是创造就业岗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等方面作出他们各自的贡献,由此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关注就业热点问题拓展培训项目。实施巾帼培训基地的“品牌战略”,要构建水平更高、辐射更广的培训服务平台。职业培训的层次,从以下岗失业人员上岗培训为主转向以中高层次技能提升为主;职业培训的产业方向,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新兴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实训基地的指导,全面跟踪国内外新产业、新职业在常州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实训手段,拓展实训领域,切实提高培训水平。 (三)开辟适合女性就业的新型岗位。积极探索灵活就业方式,积极推动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小时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继续推进“无围墙工厂项目”,加大对“双失业”问题的就业援助。同时,提升巾帼职介的业务范围管理服务工作模式,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推动灵活就业的发展。 (四)加大对创业扶持营造企业创业环境。走出一条对从事小型、微型企业的创业女性及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进行扶持的路子。要充分运用女企业家协会资源,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开展开业指导,实施创业培训,发动社会力量及时帮助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实施小额贷款、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并组织更多的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指导机构,为创业女性、农村女能手提供全过程的扶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