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就业样本调查显示:外地生集体回老家找工作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5-13  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回归理性,更想去适合自己的地方。(本报资料照片)

  一个专业一共45个浙江学生,除了3个杭州人,其他清一色都选择回老家工作。

  下个月又是各高校的“毕业季”。眼下,大多数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已经基本确定。记者在对杭州某知名高校法政学院法学专业的两个毕业班,52名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后发现,与往年挖空心思想留杭找饭碗相比,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要“理性”多了。

  “现在,一个人在外地打拼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回老家找工作也好,创业也好,都会轻松不少。”一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而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大学生这种就业回归理性的现象,一方面会造成大城市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会“逼迫”企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大学生留下来就业。

  两个班的外地学生都回老家就业

  该法政学院法学专业一共有52个学生,其中7个是外省的,45个浙江人。45个浙江人里,3个杭州人。

  “前段时间,学校对我们的专业作了一个就业意向调查,除了我和其他两个杭州人,其他同学都准备回家。”该班团支书金剑说,“现在我们毕业了去找工作,文职类的岗位月薪1200元—1500元已经算不错了。除去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下来所剩不多。”

  金剑说,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初,大大小小有很多招聘会,但因为心里已经打定了回老家的主意,很多同学基本就不去了。有时即便去了,也只是瞄准国内500强的企业投简历。就当赌赌运气,能被选上自然是好事,没选上也没什么损失。

  先回老家,有机会再回杭州

  小雨马上就要毕业了,现在在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实习。但她却无暇留恋繁华的大都市,决定实习期结束后马上回台州老家。

  “上海的高房价吓退了我们这批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年轻人,所以买房子完全不在我们的计划里。”小雨说,家里也希望她回家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中大部分的外地学生还是想留在杭州发展,他们觉得回家工作有家里的关系,在杭州可以自己独立找,竞争公平。而且大部分人都已经习惯了4年的杭州生活,觉得在杭州发展下去,能够更快实现自己的预想目标。

  “先回老家发展一段时间,有机会还是会回杭州的。”小雨说。

  回老家买房子压力小

  毕业已经一年的小赵,曾把在杭州买套房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今年年初,她还是选择了回新昌老家。

  “主要还是因为房价实在太高了。”小赵无奈地说,“本来我想得很简单,就是先在杭州站稳脚跟,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套房子,以后事业的发展重点基本就在这边了,可现实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

  目前,小赵已经和新昌一家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从事文秘工作,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和杭州差不多,但因为暂时和父母同住,不用支付房租,压力要小很多。

  小赵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新昌老家的房价现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杭州郊区买套60平方米房子的花费,在家乡至少可以买到120平方米了。

  二三线城市出台优惠政策揽才

  记者从浙江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去年1—4月,浙江人才网一共有4079家企业在招人,网上的求职登记人数是14.3万人次。而今年1—4月,浙江人才网共有3955家企业要招人,企业数相差不大,但网上的求职登记人数只有9万人次。

  “从省人才市场举办的各类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的人数也在减少,比去年下降了约15%—20%。”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说,大学生不再一味地追求留在一线城市,而更多地选择回老家二三线城市工作,这反映了一种“就业理性回归”的理念。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求职者主观愿望上的回归。

  汪长江说,“蚁族”是一个融入城市的短期过程,也许经过3—5年的努力,大学生就可以在大城市安家落户。而现在,“蚁族”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普通大学生按照年薪5万元计算,除去生活成本约2万元,剩下3万元左右。而现在在杭州买一套房子的首付一般要二三十万元,也就是说,仅付个首付就要奋斗10年。

  “还有一个现象是,近几年来,在省人才市场举办的海宁、桐乡、东阳、诸暨等县市招聘会上,签约率却逐渐走高。以前外地企业往往担心招不到人,但实际招人效果还是不错的。”汪长江说,另一方面,大学生更愿意回家乡就业,是因为家乡也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客观上起到了分流作用。

  理性回归有利于缓解就业难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理性回归的现象?汪长江认为,一个城市要发展,肯定离不开人才,因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当一个城市收入和支出失去平衡时,肯定造成人才流失。大学生就业的理性回归,会让一些大城市遭遇到人才流失。

  但同时,一些低层次的产业也会因为待遇比较低,招不到合适人才而被逐渐淘汰。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回乡就业也迫使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提升自身待遇。同时,在当今就业形势仍然紧张的前提下,“就业回归理性”的思想也有利于缓解就业难的局面。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5-13/11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