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邑县孟寺镇李家村的李吉东,曾在天津等地打工,先后做过瓦工、搞过装修、卖过建材,发挥对建材行业比较熟悉的优势,在县里引导帮助下回乡创办了一家建材公司,月收入上万元。为扩大规模,他最近还吸纳了51名农民工到公司就业。谈起现在的境况,小李深有感慨地说:“这都得益于县里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临邑县围绕“饭碗”做文章,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找“饭碗”、保“饭碗”、造“饭碗”,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形势。目前,这个县2.1万名返乡农民工得到妥善安置,5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前不久,该县被省里确定为全省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
找“饭碗”
“没想到在家门口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工资、待遇比原来还好。”受金融危机影响,在深圳打工的临邑镇农民工杨世海返乡,在县劳动就业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很快便被泓淋电子录用,平均月收入千元。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关注就业,让他们人人都有‘饭碗’。”面对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实,县委书记玄祖香不止一次在会议上对劳动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该县由政府搭建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民工服务网络,掌握农民工就业信息,帮助农民工找“饭碗”。县劳动就业部门安排专人收集县内外就业信息,并通过举行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及在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辟就业信息专栏等形式,定期发布就业信息。据悉,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就举办各类招聘会9场,提供就业信息4.2万条,提供免费求职咨询2.6万人次,帮助1.6万名农民工找到了“饭碗”,并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销零。
保“饭碗”
“多亏县里‘雪中送炭’,及时协调了2000万元的周转资金,才使公司渡过了难关……”青源啤酒总经理张丁友激动地说。前一阶段,该公司由于资金断链面临停产,县有关部门知悉情况后,立即派人上门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保住了公司500余名农民工的“饭碗”。
临邑县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人员,对吸纳下岗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政府优先协调贷款,对吸纳返乡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先给予照顾,并将用工情况纳入企业考核奖励范围,年终时对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重奖。目前,该县各大企业不仅践行了自主发起的“不停产、不降薪、不裁员”的倡议,而且还主动招收农民工和下岗人员1.7万人。
造“饭碗”
宿安乡高辛庄村民王成刚在乡党委书记王凤海的盛情邀请下,利用在外地某家具厂打工积累的资本和生产管理经验,回乡创业。目前,他创办的木器加工厂总资产已达到300余万元,并吸纳当地70多名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而这只是该县鼓励农民工造“饭碗”的一个例子。
临邑县大力开展民营经济“百千万工程”和“全民创业年”活动,实行放宽注册资金条件、推行试营业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和经营领域、开辟登记“绿色通道”等15项举措,积极为返乡农民工造“饭碗”。他们还发动县直、乡镇党员干部与创业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帮助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扶持农民领办、创办、联办民营企业。目前,该县帮助农民工制定创业计划800余份,累计为创业项目提供贷款2.9亿元,新上创业项目403个,新增民营企业320家。(程元金 高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