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高晓燕 王智新)“人有所事、劳有所得”,一直是我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追求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劳动部门努力开掘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保证了我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1至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431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451户,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近8万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
“公益性岗位”,助困难群体
黎琴,棉纺厂女工,1999年下岗。年轻的她四处打工,在劳动力市场当职业介绍员,在新一佳超市做促销员,甚至还自办过一家不大的房产中介。在那段时间,由于事业刚刚起步,所有的事情她一人承担,连年幼的女儿都无暇顾及,遂最终放弃。
当女儿年满11岁时,重新开始找工作的她,却没想到刚过40的年龄却成为一道坎。
今年6月,市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外招聘,在经过面试、筛选、培训等程序后,她终于在石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办事处成功就业,成为一名职业指导员。
据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安置,均以社区为主。在此基础上,四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都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荷塘区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开展了 “市场化运作与就业政策补贴相结合”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工作试点。由于辖内无人管理小区较多,该区在茨菇塘街道办事处前进小区成立 “无人管理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组成保健、托幼、保洁、义务巡防4支队伍,对小区提供抵偿服务并进行管理,所有的工作人员均为社区内就业困难人员。
在全市,市劳动保障部门每个月都会要求社区提供一份动态报表,注明辖内未就业困难人员人数、新增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组成等详细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组织招聘会或推荐用人单位进社区。
以零就业家庭成员、 “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为重点帮扶对象,市劳动保障部门经常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补贴、送温暖等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今年,市政府出资购买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共安排就业困难人员791名,我市公益性岗位资金在去年1500万元的基础上又追加500万元,围绕“四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1至8月,全市共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0623个。
就业培训,“授人以渔”
黄建民在炎帝广场附近开了一家网吧,规模不小,有150台电脑。他可以说是 “创业培训”课堂的熟客,前后3次培训,仍意犹未尽。 “其实不允许反复培训,我是来旁听。”黄老板为自己辩解。
网吧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要反复招聘。2007年第一次培训后,黄建民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关心服务人员,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如今,有的服务人员已在他手下工作2—3年仍未离开,服务质量也有提高。
在前后3次接受培训后,如今黄老板又开起了宾馆,与网吧联动营业。一些同样开网吧的老乡向他取经,他又将他们推荐到了创业培训的课堂上。
金培毅是市就业培训学校一名教师。尽管课程内容只有薄薄3本书,且每次培训课程大纲都一样,但是要想教出成果却并不轻松。每次开课前,他都要翻阅大量书籍,针对学员的特点,选择新鲜的教学案例并制定教学计划。
培训课程结束后,一些学员还会不断打电话回来,咨询具体操作事宜,如工商执照怎么申请、会计报表怎么制作等等。学校老师都会及时给予答复,尽管这是工作以外的事情。
依托高校、职业学校和有关培训机构,市就业培训学校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再就业培训,每年度从职业培训学校中选择20家左右作为定点机构,并鼓励其收集用工信息,针对市场需求开班,上门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员,实施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课堂已经走进了田间地头、劳教所、学校以及军营等不同行业、区域,创业成功率达50%以上。